英文名称 :prolymphocytic leukemia
根据细胞类型分为B-PLL和T-PLL。B-PLL是B幼淋巴细胞侵犯骨髓、外周血和脾所致的恶性肿瘤,约占淋系白血病的1%,多数患者确诊时年龄>60岁,中位年龄为65~69岁,男性和女性发病率相似。常有巨脾,淋巴结肿大不明显,白细胞计数常>100×109/L,外周血幼淋巴细胞常>55%,有明显的核仁。B-PLL肿瘤细胞表达较强的膜IgM/IgD,以及其他B细胞抗原(CD19、CD20、CD22、CD79a、CD79b、FMC-7),多数病例 CD5-;50%的患者有Del(17p13)染色体异常,提示TP53基因缺失或突变;半数患者可有MYC基因异常。治疗可选用BCR信号抑制剂(伊布替尼,idelalisib)、CD20单抗,可联合化疗,中位生存时间仅30~50个月。T-PLL是具有成熟的胸腺后T淋巴细胞表型的幼淋巴细胞增殖所导致的一种侵袭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位发病年龄65岁,常累及外周血、淋巴结、肝脾和皮肤;表达 CD2、CD3、CD5 和 CD7,60%以上病例为 CD4+CD8-,但不表达TdT和CD1a;多数患者有TCR基因重排,inv(14)(q11;q32)较多见;中位生存期少于1年。不同给药途径予人源CD52单抗(CAMPATH-1H)治疗总体反应率可达30%~90%。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PLL的唯一治愈手段。
本病的发生率约为CLL的10%,美国每年约有600~1000例新发病例,男性发病率略高。中位发病年龄在70岁左右。本病在东方国家少见。
1.血象:几乎所有患者均有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半数以上的患者有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多明显增高,常大于100×109/L,幼淋巴细胞比例大于50%。与成熟淋巴细胞相比其形态特点为:胞体稍大,胞质丰富,核/质比例稍低,核染色质浓集呈块状或粗细不等,排列不匀,沿核膜周边较密集,核质与核仁发育不同步,即核仁明显而核质较成熟。T-PLL患者的幼淋巴细胞核/质比例高,胞质强嗜碱性,无颗粒,常有突起;核椭圆形或不规则,可有折叠、扭曲,核染色质较致密,核仁明显,通常为1个。约19%的T-PLL胞体小,光镜下核仁不明显,电镜下则可见核仁,这组病例为小细胞变异型T-PLL。
2.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以淋巴细胞为主,幼淋巴细胞形态特点与外周血一致。骨髓干抽现象少见,活检示白血病细胞呈弥漫性或混合性浸润。
3.相差显微镜:幼淋巴细胞核仁1~2个,部分细胞胞质中有粗颗粒,有时聚集在胞质一侧,部分细胞胞质可见突起的小绒毛。
4.超微结构:幼淋巴细胞有绒毛状小突起,约0.07~2.5μm长。多数细胞有大的核仁,核圆形,胞质丰富,高尔基体不发达。
5.细胞化学:80%的患者PAS呈不同程度阳性,ACP阳性,TRAP、POX、SB均阴性,非特异酯酶在TPLL患者呈阳性。
6.细胞遗传学:60%的B-PLL有14q+,76%的TPLL有14号染色体断裂,断裂点为q11和q32,inv(14)(q11;q32)是常见的核型。53%的T-PLL有8号染色体三体。
7.免疫表型:T-PLL:CD1a-,TdT-,CD2+,CD3+,CD5+,CD7+,CD25-/+,CD38+/-;CD4+、CD8-者占65%,CD4+、CD8+者占21%,CD4-、CD8-者占13%。B-PLL:CD5-/+,CD10-/+,CD11c-,CD25-,CD23-/+,CD24+,B-ly-7-,FMC7+,sIg++(μ或δ+μ)。
8.生化检查:血清钙正常。
治疗指征:有PLL相关的全身症状,进行性骨髓衰竭,合并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巨脾,全身淋巴结肿大或白细胞数大于200×109/L。
治疗方案:本病迄今尚无理想的治疗措施。对CLL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本病疗效均不理想。
1.烷化剂
烷化剂(环磷酰胺或苯丁酸氮芥)治疗的有效率约20%~30%,CHOP方案的有效率约30%,但持效时间很短。
2.局部照射
脾区照射和或纵隔照射对部分患者有效。一组12例B-PLL患者接受脾区照射后,3例获良效,4例部分有效。有症状的PLL患者,若不适于联合化疗,脾区照射(1000~1600rad)是较合适的姑息治疗。
3.脾切除
对放化疗均无效者可考虑脾切除术。
4.IFN-α
有报道表明,每日皮下注射IFN-α对PLL(包括已行脾切除者均可能)有效。
5.DCF
DCF是迄今报道对PLL最有效的治疗,有效率达50%,但持效时间仍短。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白血病协作组的二期临床试验表明:20例B或T-PLL接受DCF4mg/m2,静脉滴注,每周1次,共3周,然后隔周1次给3次;对获得PR者继续每个月1次维持,最多6个月。结果9/20例(45%)获得PR,其中B-PLL占7/14例,T-PLL占2/6例。中位有效期为9个月。毒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30%),感染(30%),一过性肝酶升高(35%)及一过性血肌酐水平升高(20%)。
6.对白细胞极高者可行白细胞单采术
T-PLL对治疗的反应更差。一组78例T-PLL,其中32例接受烷化剂治疗,9例(28%)获PR。5/15例(33%)对CHOP方案有效,其中1例CR(3个月)。3/7例对放疗有效,1例纵隔照射,PR期达44个月。31例接受DCF,其中3例获CR,12例PR,3例CR者分别于停药后的8、10、12个月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