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是一种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其特征为:①外周血中单核细胞持续性增多>1×109/L;②无Ph染色体或BCR-ABL融合基因;③无PDGFRα或PDGFRβ重排(在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病例中要特别加以排除);④外周血和骨髓中原始细胞<20%(幼单核细胞也视为原始细胞);⑤一系或多系髓系细胞存在发育异常。如无肯定的发育异常,但符合CMML的其他条件,且骨髓细胞有获得性克隆性细胞遗传学或分子学异常,或单核细胞增多持续至少3个月并能除外引起单核细胞增多的其他原因,如恶性肿瘤、感染或炎症,仍可诊断为CMML。CMML的临床血液学和形态学特征是异质性的,其表现变动于从以骨髓增生异常为主到以骨髓增殖为主的病谱之间。CMML中JAK2V617F突变不常见。
病因与发病机制未明。职业性和环境致癌因素、电离辐射和细胞毒药物在某些病例可能是致病因素。有迹象表明一些细胞因子如TNF、GM-CSF、IL-3、IL-4等可能参与了粒单核系的过度增殖。RAS基因突变在初诊和病程中可达40%。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可见于20%~40%的CMML患者,但均无特异性。
本病主要发生于老龄人,60岁以上人群中年发病率约为3/10000。中位发病年龄为65~75岁,男女之比为1. 5~3:1。
CMML患者外周血和骨髓细胞通常表达粒、单核细胞抗原,如CD33与CD13,以及不同程度地表达CD14、CD68、CD64。组织切片免疫组化确认单核细胞相对不够敏感。最可靠的标志为CD68R与CD163。溶菌酶与CAE染色合用也有助于确认单核细胞,粒系细胞二者均阳性,而单核细胞为溶菌酶阳性,CAE阴性。
20%~40%的CMML病例有克隆性细胞遗传学异常,但都无特异性。最常见重现性异常包括+8,-7/del(7q)及12p结构性异常。诊断时或病程当中多达40%的患者有RAS基因点突变。目前,有孤立性17q等臂染色体的造血组织肿瘤如何分类尚未确定,尽管部分患者符合CMML的诊断标准,其他患者可能更适合归入MDS/MPN,不能分类。11q23异常在CMML中不常见,如有,则提示AML的诊断。
相似于CMML的病例可表达p190bcr-abl1,这种应分类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因此,若细胞遗传学分析未检出t(9;22)(q34;q11),仅用PCR方法检测p210以除外CML是不够的。
到目前为止,CMML尚无满意治疗方法。小剂量化疗和大剂量强烈化疗均尚不能证实有肯定的疗效,特别是强烈化疗在老年患者应当慎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仍是唯一有可能治愈CMML的手段,因此,年纪较轻且有合适供者的CMML患者,应首先考虑Allo-HSCT。非清髓性Allo-HSCT可选择性地实施于老年和不能耐受强烈预处理方案的患者。红细胞生成素在某些患者可减少输血需求,改善贫血。G-CSF/GM-CSF可一时性提高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量。单药或联合化疗适用于中危或高危的CMML患者,完全缓解率为10%(单药)~50%(AML方案联合化疗)。目前,去甲基化药物5-氮杂胞苷和地西他滨已应用于临床。靶向治疗药物如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R115777,肽模拟剂E21R,以及DT388-GM-CSF等,均尚处于临床试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