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mast cell leukemia
中文别名 :组织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肥大细胞白血病(mast cell leukemia,MCL)又称为组织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病率男性偏高,占恶性肥大细胞肿瘤的15%,是肥大细胞晚期恶性增殖所致的白血病。由于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肝素、TNF-α等炎性物质,可致机体发生一系列变态反应。因此,MCL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潮红、色素性荨麻疹、支气管痉挛、瘙痒、呼吸困难、消化道出血和消化性溃疡等变态反应症状;当肥大细胞浸润胃肠道时,还可引起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发热、肝脾大和淋巴结肿大也是本病的常见临床症状。
目前有报道表明,MCL的发病与基因突变有关。KITD816V发生突变后,序列中的缬氨酸变为天冬氨酸,使肥大细胞生长因子受体kit(c-kit或CD117)发生了不依赖配体的活化,导致肥大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受抑制,最终导致MCL的发生。
1.血液分析(血象)
外周血中肥大细胞占白细胞总数≥10%,白细胞总数增高,在10×109~15×109/L之间,血小板减少,血清总类胰蛋白酶持续升高,且>20ng/ml。
2.形态学检查(骨髓象)
骨髓穿刺涂片中可见有肥大细胞浸润,肥大细胞数量≥20%,且占有核细胞的50%以上;骨髓活检显示>25%的肥大细胞为幼稚或不典型肥大细胞,形态多呈纺锤状或不典型形,在骨髓中呈间质性浸润。
3.细胞化学检查(表1)。
表1 MCL细胞化学染色及结果

引自:主编:血液病治疗药物的安全应用.第1版.ISBN:978-7-117-20371-5
.4.免疫表型检查
恶性肥大细胞可表达CD9、CD33、CD44和CD117。
5.其他检查
X射线片检可见骨质硬化或破坏;B超检查可示肝脾大及淋巴结肿大。
肥大细胞白血病病情发展快,情况凶险,患者生存期仅为3~9个月,最终多因脏器衰竭死亡。目前,尚无成功的治疗MCL的方案,只能控制症状,减缓病情恶化。
(一)对症治疗
1.抗变态反应
可使用抗组胺药 (氯雷他定、马来酸氯苯那敏)对患者过敏症状进行缓解。
2.出血治疗
MCL患者的出血是由于肥大细胞释放过量的肝素引起的,可给予鱼精蛋白治疗。
(二)化学治疗
肥大细胞白血病化疗效果较差,治疗时可用AML治疗方案,亦可用羟基脲、白消安、巯嘌呤、伊马替尼、环磷酰胺、多柔比星等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