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8年Babes发现动物感染巴贝(西)虫以来,已知巴贝虫属中有90余种感染野生动物和家畜。自1957年发现首例人巴贝虫病以来,至少有3种巴贝虫感染人体,例如北美的微小巴贝虫和吉布森巴贝虫(B.gibsoni)及欧洲常见的双芽巴贝虫(异名B.bovis)。我国著名寄生虫病学家洪式闾于1931年至1944年在热带病研究所刊物上发表多篇有关人红细胞内检出的一种类似动物疟原虫又与疟原虫有基本区别的红细胞内病原体,其环状体更小且无色素,与巴贝虫无异。
巴贝(西)虫病或巴贝虫感染(babesiasis,piroplasmosis,babesiosis)是一种由寄生于红细胞的巴贝虫属(Babesia)血液原虫通过蜱类传播感染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也可经输血而感染。巴贝虫可分为小型及大型两类虫种,通常小型为2.5μm以下,可引起人巴贝虫病。
一般认为在欧洲人体病例多为寄生于牛的分离巴贝虫(Babesia divergens)或二联巴贝虫(Babesia bigemina)和牛巴贝虫(B.bovis)所致。美国的病例大多由田鼠巴贝虫(B.microti)引起的,部分病例的感染与其他巴贝虫种属(如WAI、CAI和MOI)有关。以马巴贝虫(B.equi)分布最为广泛,包括非洲、亚洲、欧洲和前苏联,但尚无人体感染报道。
人巴贝虫病最容易在脾切除患者中感染,文献上介绍的欧洲巴贝虫病几乎都见于脾切除者。由于巴贝虫病症状较轻又有自限性特点,隐性或亚临床感染者或在健康宿主中的感染率被低估。我国大陆和台湾都有血清学检查阳性的病例报告。
分歧巴贝虫感染发生于脾切除者,常呈暴发性发病,在被感染蜱叮咬后1~3周内出现症状,常表现为严重的血管内溶血伴血尿、黄疸,伴持续高热(40~41℃),严重者迅速发展至肾功能衰竭,脾切除患者病死率达42%,原虫血症可达80%。
田鼠巴贝虫感染发生在脾脏正常者,主要是轻度和较为明显的症状,潜伏期过后,出现持续几周、类似疟疾的非周期自限性发热(38~40℃)。原虫血症发生率为1%~8%,甚至更低。少数可出现重症表现。
WA-1、CA-1或MO-1型巴贝虫感染与田鼠巴贝虫感染类似,但更为严重,并伴随着更多的溶血和并发症。
巴贝虫病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田鼠巴贝虫。田鼠是主要的自然保虫宿主。硬蜱科中的鹿蜱是常见的传病媒介。幼蜱吸感染鹿的血时被感染,若虫可将巴贝虫传给人。成虫蜱有时也可将巴贝虫传给人。巴贝虫病也可经输血和母婴传播方式传染。巴贝虫进入红细胞后发育成熟,然后进行芽殖无性繁殖。被感染的红细胞破裂,释出原虫,后者又可进入别的红细胞。故溶血是本病的重要病理过程。据电镜下观察,微小巴贝虫的裂殖子首先用其前端贴近红细胞。当迅速侵入红细胞时,将部分红细胞膜带进,使其凹入而形成空泡。直到红细胞膜裂解时,空泡随之消失。原虫则分布于胞质中,终致红细胞发生溶解,这一病理过程主要见于重症患者。
同为寄生于红细胞内的原虫,巴贝虫在很多方面类似于疟原虫,其原虫血症密度可波动在1%~50%。与疟原虫不同的是,巴贝虫感染性孢子侵入人体后并不进入肝细胞,无所谓“红外期”,而是直接侵入红细胞,以出芽的方式无性增殖为裂殖子,并破坏红细胞膜,导致溶血。裂殖子则可继续感染其他红细胞。在红细胞内,多数裂殖子通过二分裂方式变为滋养体,可呈环状体和四联体的马耳他十字形(Maltese cross),一些滋养体则可变为配子母细胞。
轻度和中度感染患者,无贫血或轻度贫血,血管内溶血指标的阳性结果不明显。无症状的巴贝虫感染可以通过血清学检查发现。贫血多见于重型感染患者,网织红细胞计数偏高,异形红细胞增多。白细胞计数偏低呈核左移,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血沉增高,蛋白尿及血尿阳性等。
一般,临床上的巴贝虫病由田鼠巴贝虫感染所致者(尤其在脾脏已切除或重症病人中)较为多见。血片镜检,感染于红细胞的滋养体与恶性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小环状体类似,两者易于混淆。典型者呈小球状和哑铃状。但其环形体小于恶性疟原虫,为1~5μm的环形、(椭)圆形、梨形的虫体,核呈红色或紫红色、胞质呈蓝色(图1),并在一个感染的红细胞内可多至4~5个虫体。在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血片中,1%~10%的红细胞含有原虫。典型虫体多为梨形,单个或成对的虫体常排列呈特征性的角度,但十分典型的“马耳他十字”特征少见。无疟原虫样的色素颗粒,无配子体,以及感染红细胞不胀大是这类巴贝虫与恶性疟原虫鉴别的主要方面。分歧巴贝虫滋养体稍大,为1~3μm;田鼠巴贝虫滋养体稍小,为1.5~2.0μm。另外,多个巴贝虫可感染同一红细胞,此时可在同一红细胞内见到两种或更多的形态;且红细胞裂解后虫体释出,在细胞外亦可见原虫。
对巴贝虫镜检阴性的可疑患者可用动物接种法、抗巴贝虫血清试验,或PCR法作为辅助诊断。将患者血液1.0ml接种于金黄地鼠腹腔,在12~14天内可产生原虫寄生血症,1个月后采尾血,可见病原虫。
血清学检查,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ndirect fluorescent antibodytests,IFAT)、间接血凝、毛细管凝集试验或ELISA法可见阳性反应。PCR检查可在数小时内快速判定巴贝虫DNA。



图1 红细胞巴贝虫感染
a、b.一个红细胞内可以见多个虫体;c.典型的“马耳他十字”特征的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