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毒蜘蛛主要有两种,即见于中、南美及美国南部的黑寡妇毒蜘蛛及棕色隐士蜘蛛。有些蜘蛛所产毒素有溶血作用。黑寡妇毒蜘蛛叮咬皮肤后,可产生弥漫性肌肉痛及肌肉强直,虽可发生溶血,但并不常见。棕色隐士蜘蛛叮咬后24~48小时可发生溶血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后者可加重红细胞破坏。有研究发现被蜘蛛咬伤后红细胞表面包被有补体,提示有补体系统的激活,Coombs试验可以阳性。因此,人们推测溶血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
被咬伤处组织肿痛,棕色隐士蜘蛛叮咬部位可形成火山口样病变。有时可出现坏死,愈合缓慢。部分患者可发生典型的急性血管内溶血,出现血红蛋白尿。发病早晚不一,早则可在被咬伤后几个小时,晚则发生于5天后。多数患者的溶血常在一周内逐渐自行消失。严重病例可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急性肾衰竭,甚至死亡。
外周血中可见球形红细胞、点彩红细胞及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红细胞。白细胞数可升高。血小板可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而减少。红细胞渗透脆性可升高。少数患者Coombs试验阳性。
治疗以支持疗法为主。较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泼尼松100mg/d)可能有效。氨苯砜可防止皮肤病变的坏死。
作者
韩冰;肖娟;王毓洲
来源
血液病学(上、下),第1版,978-7-117-054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