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蛇毒通常分为神经毒及血循环毒。血循环毒的作用包括影响心脏、血管和血液(主要是凝血障碍、出血和溶血)。蝮蛇、蝰蛇、金环蛇和眼镜蛇等蛇毒中含有卵磷脂酶和其他直接引起溶血的因子,可直接破坏红细胞膜的脂质双层结构。有些卵磷脂酶可将红细胞膜上的卵磷脂转变为溶血卵磷脂,损伤红细胞膜而发生溶血。
毒蛇咬伤后发生溶血性贫血的发病率并不高,迄今国内外只有十几例报告,远比引起神经症状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者少,可能是由于蛇毒进入血液循环的量很少,较少与红细胞直接接触。
作者
韩冰;肖娟;王毓洲
来源
血液病学,第1版,978-7-117-109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