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舞蹈病‐棘红细胞增多症
舞蹈病‐棘红细胞增多症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chorea‐acanthocytosis

中文别名 :神经性棘红细胞增多症;Bassem‐Kornzweig综合征;Levine‐Critchley综合征

英文缩写
ChAc
英文别名
neuroacanthocytosis
概述

舞蹈病‐棘红细胞增多症(chorea-acanthocytosis)又称为神经性棘红细胞增多症、Bassem‐Kornzweig综合征和Levine‐Critchley综合征等,是一种独立的运动障碍疾病。共济失调为主的类型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动为主的类型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偶有散发。本病主要是血中β脂蛋白减少或缺乏,又称无β脂蛋白血症(abetalipoproteinemia,ABL)。

病因学

普遍认为神经棘红细胞增多症是和脂蛋白代谢相关的遗传代谢病,经典型的起因是体内微粒体三酰甘油转移蛋白(MTP)的基因突变,导致了血液中的脂蛋白减少或消失。目前已经发现有3种不同的临床类型,其他两型的发病机制是由于其他含脂蛋白基因的突变。

已证实Mcleod综合征有X连锁编码Kx蛋白的基因缺失,导致定位于红细胞膜的糖蛋白Kell抗原表达下降。目前该病基因定位于9q21‐q22上GATA89A11和D9S1843之间6厘摩的区域,并克隆了该基因CHACCHAC全长约250kb,由73个外显子组成,包括两种剪切型,分别为10kb(外显子1~69)和11kb(外显子1~68和70~73),编码蛋白分别由3095和3174个氨基酸组成。CHAC在全身组织均有表达,以在红细胞前体、骨骼肌、脑(包括额叶和豆状核)中表达最为丰富。目前已发现至少71种突变存在于ChAc患者中,包括无义突变、缺失或插入突变、剪切位点突变和错义突变。

流行病学

没有关于舞蹈病‐棘红细胞增多症的流行或发病率的真实流行病学数据。全世界估计约1000名患者。舞蹈病‐棘红细胞增多症不限于特定的种族背景,但在日本、法国、加拿大人群中发现更高的流行率。舞蹈病‐棘红细胞增多症的平均发病年龄在30岁左右,也有报道70岁发病者,大多数患者在疾病发病后约10年内死亡。

发病机制

舞蹈病‐棘红细胞增多症中棘红细胞的形成机制尚不清楚,它可能与患者红细胞膜脂质、蛋白质成分的变化以及膜蛋白特别是阴离子转运蛋白band3的功能和结构改变等因素有关。Sakai等报道日本患者红细胞膜亚油酸(碳18∶2)和硬脂酸(碳18∶0)的含量减少,而软脂酸(碳16∶0)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碳22∶6)的含量增加,表明共价结合脂肪酸可能是通过调节膜蛋白与胞膜的相互作用而影响红细胞的形态。Oshima等报道患者红细胞膜深部的流动性减弱,超微结构研究显示患者红细胞膜的骨架网的不同部位致密程度不一。患者红细胞膜蛋白特别是band3和红细胞膜内蛋白β亚单位的磷酸化增加,引起阴离子的运输发生变化(在绝大多数病例中是增加的),最终导致红细胞衰老或转运蛋白受损。由于band3与band2.1和4.2的细胞膜内蛋白结合部位的构象发生改变或是因为蛋白酶的活性被上调,可引起band3和band2.1(ankyrin)的自身消化速度增快。哺乳动物脑的band3蛋白在运输阴离子、结合ankyrin及产生衰老细胞抗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异常的band3蛋白可能在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

对band3的研究发现,其Gln-30残基可作为组织型谷氨酰胺转移酶(tTGase)的膜底物,后者属于一类广泛分布于脊椎动物组织的细胞内、外的Ca2+依赖交联酶。患者红细胞和肌细胞中大量增加的tTGase源的N(ε)-(γ谷氨酰基)赖氨酸同型异构肽发生交联反应而形成异常聚集物,这可能导致了患者棘红细胞增多和血肌酸激酶水平升高。对于患者红细胞膜与chorein蛋白功能的相关性,现推测chorein参与了激活胞质膜蛋白(band3或furin样蛋白酶),chorein活性缺乏导致红细胞膜流动性减弱和膜结构不稳定,引起膜蛋白成分的错误定位,导致棘红细胞形成。

类型

1991年,Hardie等把神经棘红细胞增多症分为3型。

1.Bassen-Kornzweig综合征,又称无β-脂蛋白血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基本特点是棘红细胞增多、β-脂蛋白缺失、脂肪吸收不良、共济失调、眼底视网膜病变,可伴肌萎缩、性腺萎缩、弓形足等。小肠黏膜活检可见肠黏膜细胞充满脂肪滴,尤其是近绒毛侧,但细胞间无脂肪滴。血清β脂蛋白缺如是诊断Bassen-Kornzweig综合征的重要依据。

2.McLeod综合征,为X-连锁隐性遗传病,主要表现为各种运动障碍,常伴腱反射消失、肌病、心肌病、血清肌酸激酶增高以及持久的溶血和贫血。本病的独特表现是红细胞膜表面Kell抗原及XK抗原的抗原性明显减弱或消失。

3.Levin-Critchley综合征,又称舞蹈病-棘红细胞增多症,以各种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与McLeod综合征相似,但患者红细胞膜表面Kell抗原及XK抗原表达正常,血清脂蛋白水平亦正常。

病理学

尸检显示舞蹈病‐棘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尾状核和豆状核等部位萎缩。光镜显示尾状核、豆状核和苍白球不同程度的神经元缺失和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以前者明显。下丘脑和皮质下白质仅有轻微的胶质细胞增生。Walker等报道,在患者大脑皮质发现核内包涵体,呈泛素、扩展的多聚谷氨酰胺和torsinA免疫反应阳性,提示本病可能与三核苷酸重复扩展突变有关。与亨廷顿病相比,本病患者大脑皮质受累较少,小脑、脑桥和延髓未累及。少数患者在黑质的腹外侧区有细胞外色素形成,但无路易小体形成,这可能与帕金森综合征的发生有关。肌活检显示神经源性肌萎缩,可见小群肌纤维,偶可见坏死肌纤维。约半数病例可出现轴索神经病理改变。周围神经活检显示大的髓鞘纤维选择性减少或缺失,脱髓鞘和髓鞘再生较少出现,髓鞘再生纤维被突触变平的施万细胞围绕。超微结构显示有神经丝聚集的轴索肿胀,这提示轴索运输减慢可能是轴索远端变性的原因。继发的炎性反应和抗神经节苷脂(GM1)抗体形成亦有报道。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1.生化检测及外周血改变

大多数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升高,而血脂检查基本正常(区别于无β脂蛋白血症)。正常情况下棘红细胞不存在于外周血中,如有出现,需排除实验误差所致的假阳性结果或钝锯齿状红细胞。Hardie等认为钝锯齿状红细胞超过3%才有病理学意义。患者外周血中棘红细胞的比例差别很大,通常为5%~50%,而且它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相关。

2.影像学等改变

脑CT和磁共振成像(MRI)显示患者尾状核等部位萎缩、脑室前角扩大。MRI T2加权相上显示尾状核、豆状核有异常的增强信号。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显示豆状核后部对18F荧光多巴的摄取减少,而尾状核头部和豆状核前部对18F荧光多巴的摄取正常,提示从黑质腹外侧区投射至豆状核后部的多巴胺能神经纤维发生选择性变性。PET还显示尾状核、豆状核和额叶皮质血流及葡萄糖代谢减少。肌肉CT显示选择性对称性肌萎缩。肌电图显示受累肌肉的近端和远端部分性失神经现象,神经传导速度通常正常而超过半数病例的感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并发症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目前本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大剂量维生素E可改变红细胞膜的流动性。抗DA能性药物能缓解部分锥体外系表现。有报道应用深部脑刺激技术(DBS)作用于丘脑的腹眶侧部(Vop),对患者的躯干痉挛表现有明显的改善。

护理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预后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作者
王伟良;张之南
来源
痴呆的诊疗及预防,第1版,978-7-117-22554-0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病例讨论精选,第1版,978-7-117-13925-0
功能神经外科学,第1版,978-7-117-26140-1
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基础与临床,第2版,978-7-117-11394-6|神经内科治疗药物的安全应用,第1版,978-7-117-21175-8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护理工作指南,第1版,978-7-117-21134-5
简明神经病学,第1版,978-7-117-09951-6
新编神经外科学,第1版,978-7-117-18591-2
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基础与临床,第2版,978-7-117-11394-6
神经病学:全2册(第2版),第2版,978-7-117-17235-6
帕金森病临床诊治手册,第1版,978-7-117-10620-7
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第二版),第2版,978-7-117-04980-4
上一篇:McLeod表型综合征 下一篇:家族性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缺乏症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