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dog bite
犬咬伤在城乡地区都常见,犬咬伤后除可引起局部软组织受伤外,还可传播狂犬病毒,人的狂犬病主要还是通过犬咬伤传播的(占90%以上)。另外,犬咬伤后的伤口还可能继发细菌感染。
众所周知,被犬咬伤后,应尽早注射狂犬病疫苗,而及时清创,对伤口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常常被忽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措施同样是预防狂犬病的关键环节。
(一)彻底清洗伤口
由于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于犬或其他动物的牙齿或唾液中,经咬伤的伤口进入神经系统,不断生长繁殖,因此,及时洗净留在伤口处的犬唾液及污垢,可切断传染源,防止狂犬病毒继续侵入机体。
被犬咬伤后,应以最快的速度脱下或撕开伤处的衣服,尽早对伤口进行彻底清洗。先用纱布、棉球或刷子(就地取材,可以是牙刷)蘸20%肥皂液反复刷洗伤口,再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30分钟,无肥皂时,亦可用清水直接冲洗。对于深部伤口,可予以适度扩创,使之充分暴露后彻底清洗,而不能暴露的可采用导管或去掉针头的注射器深入其中反复加压持续清洗。不能因患者疼痛而终止认真清洗,条件允许,可给予麻醉剂以缓解疼痛,使患者配合治疗,无麻醉条件时,应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以获得患者的配合。
(二)伤口的消毒
充分清洗后,应尽早对伤口进行充分的消毒,通常以2.5%碘酊和75%乙醇分别常规消毒伤口2~3次,然后用3%过氧化氢溶液浸泡伤口,再以1%苯扎溴铵溶液反复冲洗,用庆大霉素稀释液冲洗伤口。
(三)伤口的止血
若伤口流血,只要流血不多,就不要急于止血,因为流出的血液可将伤口残留的犬唾液冲走,起到一定的排毒作用。对于流血不多的伤口,要从近心端向伤口处挤压出血,以利排毒,对活动性出血危及生命的,酌情行钳夹止血。
(四)伤口的缝合
一般犬咬伤患者的伤口不予缝合或延期缝合,但对于重度撕裂伤者,经上述清创处理后,需用剪刀等锐器修复无活性组织的创缘,再做疏松缝合,结扎活动性出血,放置引流条,灭无效腔,在伤口周围行抗血清封闭,并适度加压包扎。
(五)免疫注射
1.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
TAT 1500U肌内注射。先做皮试,皮试阳性者可采用脱敏法注射(小剂量、间隔4次注射)或直接肌内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制剂。
2.狂犬疫苗与抗狂犬病血清联合治疗
狂犬疫苗作为抗原接种,人体产生免疫抗体而对抗狂犬病毒。抗狂犬病血清注入人体后能在4小时内直接提供高滴度的有效抗体,发挥被动免疫作用。被犬咬伤严重且免疫失败者中,有80%以上的人是由于没有同时注射抗血清。对伤口位置在头部、面部、颈部靠近中枢神经部位的创口,特别是严重的犬咬伤患者,应采用狂犬疫苗与抗狂犬病血清联合应用的原则。抗血清应用越早越好,最好于伤后24小时内肌内注射。伤后1周内应用尚有意义,过迟则无效。用量为每千克体重40U。肌内注射部位以上臂三角肌内侧为最佳,臀大肌注射效果差,幼儿亦可在大腿的前外侧内注射。即使对抗血清皮试阳性者,也需在严密的观察下行脱敏注射,并延长注射间隔时间,增加脱敏次数,尽量避免因多次注射困难即放弃血清的使用而导致发病。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抗血清应尽可能多地在伤口部位注射。如果是多部位伤口,血清不够用时,可将血清用0.9%氯化钠注射液适当稀释后再做浸润注射。美国学者建议,必要时可以将血清全量用于局部注射,可在清创处理时直接于伤口底部及周围注射或在伤口深处滴注抗血清。其免疫程序为五步法,即伤后当时及第3、7、14、28或30天各接种1针。
3.免疫接种期间注意事项
告知被犬咬伤者免疫接种期间禁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和其他免疫抑制剂,以免影响抗体产生,同时应忌饮酒、喝浓茶、吃刺激性食物,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防止机体抵抗力降低。另外,一定要按时全程接种疫苗,不要随意减少注射次数和改变用药方法,以免影响接种效果。
(六)其他处理
抗菌药物治疗:创面≤3cm×5cm且无潜行腔者首选头孢菌素口服,过敏者选左氧氟沙星0.2g,每天3次,口服3~5天。创面>3cm×5cm或有潜行腔者可用左氧氟沙星0.4g/d,静脉滴注3~5天。之后抗菌药物使用以创面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包括银离子敷料)为依据。
静脉滴注广谱抗菌药物作为预防性用药,可有效防止伤口感染。缝合术后2天需开放伤口,并行常规换药,保持伤口清洁,7天后拆线。对于创口感染、有脓液渗出者,行切开引流排脓,并以高渗盐水或呋喃西林溶液湿敷,加压包扎,酌情增加换药次数。
尽量不要去激怒狗,尤其要教育和监护好幼童,使其远离狗,特别是陌生人的狗,被狗咬伤后应尽早处理伤口和进行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