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急性毒品中毒
急性毒品中毒
作者
钱素云;臧晏
概述

毒品(narcotics)具有成瘾性(或依赖性)、危害性和非法性。是指国家规定管制的能使人成瘾的麻醉(镇痛)药(narcotic analgesics)和精神药(psychotropic drugs)。毒品如果以治疗为目的而被应用于临床上则即为药品,如果以非治疗目的滥用则成为毒品。至今为止,在我国毒品的范畴不包括烟草和酒类中的成瘾物质。通常我们所称的药物滥用(drug abuse)即为俗称的吸毒。而急性毒品中毒(acute narcotics intoxication)则是指在短时间内滥用、误用或故意使用大量毒品超过个体耐受量产生相应临床症状。急性毒品中毒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呼吸或循环衰竭,也有常见的二次事故意外死亡(如引发火灾、暴力、车祸等)。

病因学

毒品进入人体的方式包括吸入、口服、注射或黏膜吸收。易患人群大多数是青少年。导致急性毒品中毒大多与毒品的过量滥用有关,有时误服、误食大量的毒品也可导致急性中毒。需要注意的是,中毒的原因中还包括治疗用药过量或频繁用药超过人体耐受量而导致中毒发生。当使用毒品者同时伴有以下几种情况时,更容易发生中毒:严重的肝、肾、肺疾病;胃排空能力下降;严重的甲状腺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与酒精或镇静催眠药物同时服用;体质衰弱的老年人。

发病机制

1.阿片类药

毒性发作时间因不同的类型及进入人体途径的不同途径而异。阿片类药物的作用时间由肝代谢速度决定,90%左右的药物以无活性代谢物的形式由尿中排出,小部分以原形经尿和通过胆汁、胃液经粪便排出。需要注意的是,脂溶性的阿片类药物(如海洛因、吗啡、芬太尼等)进入人体后,随血液迅速分布于体内组织,可贮存在脂肪组织中缓慢释放,从而延长药物作用时间。阿片类药物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阿片受体,起到欣快、兴奋、致幻、恶心、呕吐、镇静、镇痛、便秘、抑制呼吸等作用。长期使用可产生药物依赖性,原因在于长期摄入阿片类药物与阿片受体结合,使得内源性阿片类物质生成受到抑制,停用阿片类药后,体内的阿片类物质不能快速补充,就会产生成瘾和戒断现象。短时间内一次摄入吗啡60mg即可产生中毒,250~300mg吗啡剂量可致死。可待因和海洛因的致死剂量分别是800mg和750~1 200mg。

2.可卡因

为一种脂溶性物质,是很强的中枢兴奋剂和有着悠久历史的麻醉药物。进入人体后很容易通过血-脑屏障,有较强的中枢兴奋和拟交感神经作用,抑制大脑中的5-羟色胺和多巴胺转运体的活性而起到毒性作用。滥用后除了有较强的精神依赖性外,还会产生生理依赖性,但成瘾性较吗啡和海洛因小。中毒量和致死量应个体差异而相差较大,大剂量吸入中毒往往抑制呼吸中枢致死,静脉注射大剂量中毒后可直接导致心脏停搏。

3.大麻

大麻中毒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作用与酒精相似,以神经、精神、呼吸和循环系统损害为表现,长期使用只产生精神依赖性。

4.苯丙胺类

是一种非儿茶酚胺的拟交感神经低分子化合物,易通过血-脑屏障,通过促进儿茶酚胺递质的释放,减少抑制性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含量,产生兴奋和欣快感。中毒和致死量个体差异较大。

5.氯胺酮

是一种新型的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物,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组织产生麻醉作用。其能选择性阻断痛觉冲动的传导,从而产生镇痛作用;同时对脑干和边缘系统有兴奋作用,能使意识与感觉分离。大剂量应用时可抑制呼吸从而致死。

类型

毒品种类众多,毒品主要包括吗啡(morphine)、海洛因(heroin)、美沙酮、哌替啶(度冷丁)、芬太尼、布桂嗪(强痛定)、可待因、罂粟碱及氢吗啡醇、氧可酮芬、环羟吗喃、丙氧酚等。我国将毒品分为麻醉(镇痛)药品和精神药品两大类。

1.麻醉(镇痛)药

(1)阿片(opium)类:

也称阿片类,它是由未成熟的罂粟蒴果浆汁风干后的提取物,具有镇痛、止咳、麻醉、镇静和催眠等作用。阿片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如吗啡、可待因、蒂巴因和罂粟碱等,除罂粟碱外,都能作用于体内的阿片受体,产生镇痛作用。

(2)可卡因类:

其中包括可卡因、古柯叶和古柯膏等,是由古柯叶中提取的古柯碱。

(3)大麻类:

包括大麻叶、大麻油和大麻树脂等,其中被滥用最多的是印度大麻。

2.精神类药物

(1)中枢抑制药:

镇静催眠药和抗焦虑药中毒详见本章第五节。

(2)中枢兴奋药:

常见的有苯丙胺及其衍生物,如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俗称摇头丸)等。

(3)致幻药:

包括麦角二乙胺、苯环己哌啶等。氯胺酮俗称K粉,是PCP衍生物,属于一类精神药品。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1.复苏和生命支持

如出现呼吸、循环衰竭情况,则积极心肺复苏,给予基础生命支持。急救措施包括保持气道通畅,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兴奋剂等;开放静脉通路、血管活性药物等维持血压等。

2.清除毒物

通过催吐、洗胃、活性炭吸附等清除未被人体吸收的毒品,但注意口服和经消化道摄入毒品导致昏迷患者和不能配合催吐患者应首选洗胃处理。

3.特殊解毒药物

针对毒品中毒的特殊解毒药物有:纳洛酮、纳美芬、纳洛芬、左洛啡烷等,多为吗啡类药物的拮抗剂,并有促醒和兴奋中枢神经作用。

4.对症支持

物理降温、控制惊厥发作、应用肌松药解决肌肉强直、营养支持和纠正体内电解质紊乱等。

预防

严格管控麻醉镇痛和精神类药物,专人负责管理;医务人员严格控制药物使用指征、使用剂量和疗程时间;对肝、肾功能障碍和免疫力低下的老年患者应注意减量使用。

来源
创伤与急救,第1版,978-7-117-29794-3
上一篇:氯丙嗪类中毒 下一篇:咖啡因与氨茶碱中毒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