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化妆品中毒
化妆品中毒
概述

化妆品中有一些毒性物质存在,如冷霜中的中和剂溴酸盐及过硼酸盐,两者均有毒性,溴酸盐毒性甚大,4g可以致死,现已少用。过硼酸对婴幼儿毒性与硼酸相似;染发剂中暂时性者,有金属钴、镉、铜、铁、铅、镍、铋和锡,过量食入,均有毒性;永久性者,含有苯的氨基化合物,如萘胺、间苯二酚、甲苯胺等,能形成高铁血红蛋白,甚至溶血。家用除皱液、发胶、头发平整剂含有巯基硝酸盐,有局部刺激及中枢抑制作用。有些化妆品中含有甲醇及酒精,摄入过量,也可中毒。过敏反应较为常见。

分类与中毒机制

化妆品分为护肤品(包括清洁剂)、美容品、美发用品和香料四大类。

护肤品亦成为基础化妆品,其作用是清洁皮肤、保持油脂分泌和水分发挥的平衡,促进新陈代谢及保护皮肤免受有害紫外线的影响。其包括了日常使用的洁面用品、膏霜、乳液、化妆水、凝胶制品、面膜等。

美容化妆品用以涂覆于脸部及指甲等部位而赋予色彩、改变肤色、形成层次,以增强美感。包括了粉底、唇膏、胭脂、眉目用品、指甲用品及香粉等。

美发化妆品是清洁头发、卷发及营养效用的化妆品。包括护发素、染发剂、卷发剂和定型剂等。

芳香化妆品以赋香为主要目的,包括香水、花露水等。

化妆品的原料有香料、防腐剂、抗氧化剂、色素、基质、金属皂、非甘油酯等,在绝大部分情况下,不会产生不良反应。但是在皮肤破损,或者是超敏体质下,可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化妆品所致不良反应有:①刺激性反应:一般较轻、持续时间较短,仅有暂时性烧灼感、刺痒感。②接触性皮炎:有人对松香、对苯二胺、季铵盐及羊毛醇斑贴试验阳性,在使用含有上述物质的化妆品后即可出现接触性皮炎,表现为皮肤发红、红疹、甚至水肿。③光敏性皮炎:有些指甲油抛光剂中含有荧光剂等,在日晒后可出现指甲剥离。④接触性荨麻疹:某些化妆品可引起荨麻疹。⑤痤疮:有些化妆品可加重原先存在的痤疮。⑥色素改变:有些化妆品因原料中使用氢醌类物质而致接触性皮炎,消退后可出现色素沉着。⑦染发剂所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有的永久性染发剂中含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如短期内大量接触,可出现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常见化妆品中毒与处理

一、冷霜中毒

该类化妆品包括香脂、雪花膏、润肤霜等。其主要原料有白蜂蜡、表面活性剂、硼砂和液态石蜡等,多加有香料。①病因及中毒机制:某些冷霜中的溴酸盐、硼砂有一定的毒性。硼砂属低毒类。溴酸盐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②临床表现:不含溴酸盐、硼砂的润肤品误食后一般不会发生急性中毒症状。若摄入含有溴酸盐、硼砂的化妆品后,可出现呕吐、腹泻、腹痛、少尿或无尿、嗜睡、昏迷等表现。③治疗:误食不含溴酸盐、硼砂的冷霜类化妆品无须处理。若摄入含有溴酸盐、硼砂的化妆品,应口服催吐药物或人工催吐,催吐后口服牛奶。出现中毒表现者到医院治疗。④预防:选购不含有害物质的润肤品,存放在小儿不易接触到的地方。

二、染发剂中毒

染发剂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通过对头发的色素氧化,改变头发的颜色。这类染发剂的主要成分是氧化剂(6%的过氧化氢)和苯的胺基和硝基化合物类(萘胺、间苯二酚和甲苯胺等),产生永久性染发效果。另一类主要成分为丙二醇、异丙醇(两者约占50%)、酚类化合物(低于1%)以及其他添加剂,有的配方中还含有铅、银、汞、砷和铋(含量均低于0.1%)。这类染发剂染上的颜色随着时间会逐渐脱失。①病因及中毒机制:有毒成分在两类染发剂中的浓度均较低,误食后一般不会发生严重的中毒情况。但大量摄入后,根据所含的有毒物种类可出现相应的中毒表现。过氧化氢对消化道黏膜有一定刺激性作用。②临床表现:少量摄入可出现消化道刺激症状,多表现恶心、腹部不适。大量摄入后可出现无力、头痛,恶心、呕吐、腹痛、发绀、眩晕等,严重中毒者可出现溶血、血压下降、嗜睡及昏迷。苯胺类可引起皮肤刺激症状。③治疗:皮肤污染要及时用清水冲洗。误食者要及时口服催吐药物或手法催吐,催吐后给患者活性炭。出现中毒表现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三、护发素中毒

护发素主要成分为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还有一些添加剂(醇类、色素、pH调整剂、香料)和水。①病因及中毒机制:护发素中阳离子活性剂的浓度约为0.5%~1.5%。阳离子活性剂的浓度超过0.5%时对黏膜即有明显的刺激作用,10%时对食管和黏膜有腐蚀作用,20%时能导致消化道穿孔和腹膜炎。口服吸收后可引起中枢神经症状。②临床表现:误服可出现呕吐,四肢乏力,严重者可昏迷。对口腔、食管及消化道黏膜有腐蚀作用。③治疗:皮肤、黏膜沾染了高浓度的护发素后要彻底清洗,可先用肥皂水清洗,再用清水冲去残留的肥皂。误服者可服活性炭或牛奶,出现中毒症状者要到医院予以对症处理。④预防:护发素使用后要冲洗干净,避免高浓度护发素溅入眼内。存放在儿童不易接触到的地方。

四、洗发香波中毒

洗发香波也称洗头水。可呈水状、糊状或膏状。主要成分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脂肪醇硫酸钠、脂肪醇聚乙烯醚硫酸钠、烯基磺酸钠、烷基硫酸胺等,还含有咪唑啉、甜菜碱等两性表面活性剂。现使用的香波一般不含烷基苯磺酸钠。但多添加有香精、色素。①病因及中毒机制:所含成分多为低毒或无毒物质,一般剂量对人体无明显的毒作用,高浓度对皮肤黏膜有一定的刺激性。敏感个体可出现哮喘和皮肤过敏。②中毒表现:眼睛接触高浓度香波液可产生刺激作用。误食大量洗发剂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部分接触者可引起皮肤过敏或哮喘。③治疗:进入眼睛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误服者可给服牛奶或温开水,无需催吐。④预防:避免高浓度香波溅入眼内。使用香波后,用清水将皮肤冲洗干净,过敏者可更换香波种类。

五、烫发剂中毒

烫发剂主要成分为巯基醋酸盐、胺类化合物、烷基聚氧乙烯醚,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添加剂(如香精等)。①致病机制: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进入人体内可造成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功能紊乱。②临床表现:局部皮肤接触后可引起刺激性反应及过敏性皮炎,表现为水肿、皮疹、皮肤灼感及瘙痒感。误食后可引起消化道刺激症状。吸收后可导致低血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惊厥、呼吸困难等。③治疗:皮肤接触者可用大量清水冲洗。口服者要及时服催吐剂或采用手法催吐。出现低血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等临床表现后,给予对对症支持治疗,无特效解毒剂。④预防:妥善保管,存放在小儿不易接触到的地方。

六、脱毛剂中毒

脱毛剂主要成分为硫化钡、碱类,其他添加剂含量均较低。含有的少量钡离子进入机体后,对骨骼肌、平滑肌、心肌等各类肌肉组织产生过度的刺激和兴奋作用。引起心脏传导阻滞等改变。但因脱毛剂中可溶性钡盐和碱类的含量较低,少量脱毛剂一般不会出现严重中毒。大量摄入后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刺激症状。脱毛剂种类和进食量的不同,临床表现可有较大的差别。部分患者皮肤接触后可发生皮肤灼伤或过敏反应。误服者要立即口服催吐药物或手法催吐,催吐后给予牛奶或活性炭。发生过敏反应时立即停用脱毛剂。出现中毒表现者予以对症治疗。预防:不要使用无正规生产厂家和批准号的产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使用。脱毛剂要存放在小儿不易接触到的地方。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口服溴酸盐中毒,立即催吐,用2%碳酸氢钠液洗胃,以减少在胃中形成毒性大的溴氢酸,继以25%的硫代硫酸钠1.6ml/kg灌入胃中,并给予盐类泻剂。继用1%硫代硫酸钠100~500ml,静脉注射。服牛奶护胃。过硼酸中毒则按硼酸中毒治疗。其他为对症治疗。有肾衰时血液透析,但不能增加溴酸盐的排泄。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患儿,轻者加强观察,重者则对症治疗。金属中毒可使用相应的金属解毒剂。高铁血红蛋白症用亚甲蓝治疗(溴酸盐禁用)。其他如毒性刺激作用则施以稀释毒物、保护皮肤黏膜措施。有过敏现象者用抗组胺药物,必要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作者
钱素云
来源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下册),第7版,978-7-117-05093-4
急诊内科学,第4版,978-7-117-24955-3
上一篇:氨的化合物中毒 下一篇:水合氯醛中毒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