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贝类(shellfish)属软体动物,种类甚多,常引起中毒者有扇贝、牡蛎、蛤贝等,还有一些螺类,如泥螺、织纹螺、香螺等。其携毒原因是由于有些黄色或棕色色素海藻,在适宜温度下迅速繁殖、大量集结,形成赤潮,具有毒性,贝类和螺类摄取此物后,将毒素存于体内,被人食入即可发生中毒。贝类具有石房蛤毒素,属神经毒,贝毒素能致肝萎缩。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食后6小时以内,各型患儿均应催吐、洗胃。活性炭有吸附贝类毒素的功能,于洗胃后灌入胃中,继以泻剂。胃肠型和肝型患儿,除上述措施外,并应输液、保肝治疗。神经型治疗应用阿托品、山莨菪碱或东莨菪碱等,重症应达阿托品化。皮炎型局部涂炉甘石洗剂或用白矾水、蒲公英等煎液冷敷,有消炎、止痒、止痛作用。如有水疱或溃疡可用野菊花煎剂或3%硼酸溶液湿敷,或消毒后涂消炎软膏,纱布包扎,防止感染。
预防
注意勿吃含毒的贝类,尤其有赤潮海域中的贝类应禁止食用。吃贝类时应先用碱性液彻底洗涤,再煮30分钟以上。
作者
周涛;钱素云;臧晏
来源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下册),第8版,978-7-117-19978-0,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