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苍耳中毒
苍耳中毒
概述

苍耳又名卷耳、苓耳、地葵、常思菜、野茄、猪耳、痴头婆、虱麻头、粘粘葵、刺耳颗、假矮瓜、疔疮草、野紫菜、苍子棵、狗耳朵草。系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全国各地。全株入药,有毒,以果实最毒,含甙类、脂类、毒蛋白及生物碱。

中毒原理

引起人类中毒的主要物质是苍耳甙,种子中含量最多,嫩芽次之。该物质具有细胞毒性,主要造成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心肌、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肺泡细胞混浊肿胀。儿童服生苍耳子5 粒以上,苍耳子芽50g 以上即可引起中毒症状。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及预防

(一)无胃肠道出血者可用1∶5000 高锰酸钾溶液洗胃,然后用硫酸镁导泻。

(二)温生理盐水高位结肠灌洗。

(三)静脉输液,维持血糖在正常水平,补充Vit C、Vit K和B 族维生素,保护心、肝、肾功能。

(四)痉挛或惊厥者应给予止痉和降颅内压治疗。

(五)重症者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和输新鲜血,维持呼吸和循环功能。

(六)苯海拉明、氨茶碱对苍耳中毒有一定的疗效。

(七)中药治疗如甘草30g、绿豆120g 煎汤500ml,冷服;或紫金锭磨成稀糊,每次半至1 锭,一日2次,连用3~5天。

预防

(一)宣传苍耳有毒,防止误食苍耳子和苍耳芽。

(二)药用时防止过量。

作者
周涛;钱素云;臧晏
来源
急性中毒诊疗手册,第1版,978-7-117-03070-4
下一篇:蓖麻子中毒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