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strabismus
斜视(strabismus)是指任何一眼视轴偏离的临床表现,可因双眼单视异常或控制眼球运动的神经肌肉异常引起。
一、根据融合状态分类
1.隐斜 (phoria):是一种被融合机制控制的眼位潜在偏斜。
2.间歇性斜视 (intermittent tropia):为一种部分时间可被融合机制控制的眼位偏斜。
3.显斜(heterotropia manifest strabismus):是一种不能被融合机制控制的眼位偏斜。
二、根据发病原因分类
1.共同性斜视 (concomitant strabismus):眼位偏斜随注视方向或注视眼的改变偏斜量不变或改变不超过几个棱镜度。
2.非共同性斜视 (noncomitant strabismus):眼位偏斜随注视方向的改变而变化,也因注视眼的改变而变化,大多数非共同性斜视为麻痹性或限制性。尤其是获得性斜视常提示神经系统或眼眶疾病。
三、根据注视眼分类
1.交替性斜视 (alternative strabismus):可自主地由一眼注视交替到另一眼注视。
2.单眼性斜视 (monocular strabismus): 只选择用一眼注视。
四、起病的年龄分类
1.先天性斜视 (congenital strabismus):生后6个月内发现的斜视,可能和出生时存在缺陷相关。常称为婴幼儿性斜视。
2.后天性斜视:生后较晚发生的斜视,一般发生在正常视觉功能发育一段时间之后。
五、根据偏斜的方向分类
水平斜视 (包括内斜和外斜)、垂直斜视 (上斜或下斜)、旋转斜视 (内旋或外旋)以及混合型斜视 (上述斜视的联合)。
一、一般检查
1.视力检查
根据年龄确定不同儿童视力检查方法。
2.屈光检查
药物麻痹睫状肌后的屈光检查可以获得准确的屈光度数。
二、专业检查
1.斜视度检查
(1)遮盖法 (cover test):常用遮盖-去遮盖法、交替遮盖法、三棱镜加遮盖法。交替遮盖比遮盖去遮盖破坏融合更充分,所查的结果含显斜视和隐斜两种成分,而遮盖去遮盖法检查的结果仅含显斜视成分。三棱镜加遮盖检查法可比较精确的定量测定斜视角。
(2)角膜映光法 (Hirschberg test):患者注视33cm处的点光源,根据反光点偏离瞳孔中心的位置判断斜视度。该方法优点是比较简便,不需要患者特殊合作,缺点是不够精确,没有考虑到Kappa角的因素。
(3)三棱镜加角膜映光法 (Krimsky test):患者注视一个点光源,三棱镜置于注视眼前,尖端指向眼位偏斜的方向,逐渐增加度数至斜视眼角膜反光点位于瞳孔中央,所需三棱镜度数即为斜视偏斜度。该方法的优点是适用于单眼视力不佳或配合差的患者。
(4)同视机法:被检查者一眼注视画片中心,检查者把对侧眼镜筒调整到被查眼反光点位于瞳孔中央处,在刻度盘上可以直接读取斜视度数。此检查结果为他觉斜视角 (客观斜视角)。也可通过交替点灭法测量主观斜视度,还可转换镜筒的角度测量九方位斜视度。
2.眼球运动功能检查
(1)单眼运动检查: 检查时遮盖一眼,另一眼追踪向各注视方向移动的视标,如发现任何眼球运动的减弱,则提示向该方向运动的肌肉力量不足,或存在限制因素。
(2)眼球运动检查
1)双眼同向运动:根据配偶肌定律,可以发现相对功能不足的肌肉和相对亢进的配偶肌。
2)双眼异向运动:双眼异向运动包括集合 (convergence)和分散 (divergence)运动,临床上多检查集合功能。
(3)牵拉试验:主要用于鉴别眼球运动障碍系机械性限制还是源于神经肌肉麻痹。分为主动牵拉试验和被动牵拉试验。
3.感觉功能检查
常见方法为抑制检查 (suppression testing)、融合储备力检查 (fusion potential)、立体视检查 (stereopsis testing)、复视像检查。
1.配镜治疗。
2.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