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epicanthus
作者
于刚;吴倩
概述
内眦赘皮(epicanthus)是遮盖内眦部垂直的半月状皮肤皱褶。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先天异常。3~6个月的幼儿常见,亚洲人多见可能的病因是颅骨及鼻骨发育不良,使过多的皮肤形成皱褶。
病因学
先天性内眦赘皮发生于胚胎第3、4个月,系因颅骨及鼻骨之发育不良,使过多的皮肤形成皱褶所致,其发生和遗传、年龄、种族等因素密切相关。本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是蒙古人种的遗传特征之一,黑种人和白种人中少见。内眦赘皮发生在胎儿时期为常态,随着鼻梁的发育而减轻或消失。据调查我国儿童伴有先天性内眦赘皮者达60%以上,随年龄增长,内眦赘皮逐渐减少,但仍然有约50%的成年人存留内眦赘皮。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内眦赘皮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轻或消失,儿童期的内眦赘皮一般不需要手术。随年龄增长,鼻骨及面部结构发育趋于稳定后可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治疗,如合并其他先天异常者应酌情手术矫正。
内眦赘皮的矫正手术为通过局部皮瓣转位的方法来缓解垂直方向皮肤的张力,并切除多余皮肤以达到矫正目的。轻度内眦赘皮可采用“Z”成形术、“L”形皮肤切除术,较严重的内眦赘皮伴有内眦间距增宽者可采用“Y-V”成形术或Mustard法。若轻度内眦赘皮伴鼻梁低平者,则可施行隆鼻术。
来源
眼科学,第9版,978-7-117-26667-3
中华眼科学,第1版,978-7-117-189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