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的先天性异常的病因学包括基因,染色体及多因素的发育异常,也有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不明原因者。
1.小眼球
先天性小眼球多伴有其他畸形。单侧或双侧,常伴小睑裂、眼球震颤、葡萄膜缺损等,视力多不佳。
2.内眦赘皮
为一半月形皮肤皱褶,位于鼻侧,遮盖内眦,常与上睑皮肤连接。因内眦赘皮遮盖鼻侧眼球,故呈假性内斜视。
3.先天性上睑下垂
主要由于动眼神经核发育不全或提上睑肌发育异常所致。临床表现见眼睑病。
4.下睑赘皮
下睑赘皮是平行睑缘的皮肤皱褶。婴儿时明显,随年龄增长逐渐消失。下睑赘皮使睫毛向内,摩擦角膜。婴儿睫毛柔软常无损害,不必急于治疗。一岁后伴明显刺激症状或角膜上皮擦伤者可采用下睑缝线术,效果良好﹒
5.先天性角膜混浊
除遗传缺陷外,也可由于胚胎时感染所致。
临床可分三类:
(1)角膜白斑,常有虹膜前粘。
(2)角膜全部混浊而突出,成为角膜葡萄肿。
(3)角膜周边环状混浊,位于深层,与巩膜相连,名为角膜胚胎环。
6.角膜大小异常
(1)小角膜
初生时角膜直径小于9mm,或在儿童期小于10mm。角膜曲率增加。患儿除屈光变化外,视力无影响。有发生青光眼的趋势。
(2)大角膜
角膜直径大于13.5mm,有显著散光,前房深,除屈光不正外,视力不受影响,与眼压增高所致的全眼球胀大者不同。
7.先天无虹膜
多为双侧。检查时看不到虹膜,可见晶体边缘及小带。患儿畏光,视力差。
8.虹膜缺损
缺损呈梨形或三角形,尖端向周边部。常合并脉络膜缺损。
9.瞳孔残膜
较为常见,由于前部晶体血管网未完全吸收所致。残存的瞳孔膜多呈丝状,具有色素,一般不影响视力。呈膜状者,可占据大部瞳孔。
10.虹膜异色
两眼虹膜颜色不同,或同一虹膜上有不同颜色区域,称为虹膜异色。此种先天异常的眼容易发生睫状体炎。
11.晶体异位
先天性晶体异位是因晶体悬韧带发育不全所致。临床可见前房深度异常或不均,且伴有虹膜震颤。半脱位晶体的赤道部可见。异位的晶体呈球形,形成高度近视,无晶体部分则为远视,故视力显著障碍。可试以眼镜矫正视力,必要时手术治疗。
眼科三个较常见的综合征都有先天性晶体异位:
(1)Marfan综合征
患者体形瘦长,指(趾)纤细,全身肌肉无力,关节松弛。
(2)Marchesani综合征
身材矮胖、胸颈及四肢短粗,肌肉丰满。
(3)同型胱胺酸尿症
全身骨质疏松,头发稀疏,蜘蛛指,尿中有类胱胺酸。
12.皮样囊肿
为眼睑及眼眶部的先天性肿物。囊肿由囊壁与囊内容物组成。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CT扫描可见占位性病变。可行手术切除,注意要将囊壁去除干净,以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