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acute laryngotracheobronchiti
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acute laryngotracheobronchitis)是上、下呼吸道的急性弥漫性炎症,以喉部及声门下的肿胀、气管与支气管内稠厚的渗出物,以及全身中毒现象为特征。可为流行性或散发性,往往继发于麻疹或流行性感冒之后。常见的病原体为病毒(主要是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次之),但很易发生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α溶血性(草绿色)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继发感染。多见于3~5岁的幼儿,因此时抵抗力低,咳嗽功能差,加之分泌物稠厚不易咳出,更助长感染的蔓延。冬季与早春气候干燥时发病较多。患处黏膜充血肿胀,可见糜烂或溃疡,甚至侵入肌层,以致管腔狭窄。
1.暴发型
初开始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不久即有刺激性咳嗽和吸气性喉鸣,此时发声尚清亮或轻微嘶哑,继之咳嗽呈犬吠样。呼吸道内多黏稠分泌物,有时呈小块状干痂,不易咳出,出现气管异物体征。有些患儿自始至终咳嗽不明显。晚期常有失声、发声无力或发“沙沙”声的咳嗽。患儿在很短时间内即发生呼吸困难,安静或入睡时为吸气性呼吸困难,活动或哭闹时则吸气与呼气均困难,三凹征明显。两肺呼吸音部分或全部降低,间有干音。若喉梗阻继续发展,可出现严重青紫,烦躁不安与挣扎,呼吸增快。体温迅速升高达39~40℃以上。脉搏增速可达每分钟160次以上。患儿表现严重中毒现象,衰竭、脱水,面色由发绀转为死灰样苍白,虚脱、昏迷。若不积极抢救,患儿多因缺氧及全身衰竭而死亡。白细胞增高至(20~30)×109/L或更高,有时有中毒颗粒及核左移。胸部X线检查可见支气管炎、肺不张或肺气肿。
2.轻型
症状与急性单纯性喉炎或急性支气管炎相仿。
暴发型病例病情多严重,必须在病情剧变之前积极抢救,主要是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如喉梗阻所致的窒息。
1.抗生素疗法
抗生素虽对病毒感染病例无效,由于较重病例大都合并细菌感染,故应选用适当的抗生素。一般可先使用一至两种广谱抗生素,待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得出结果后,再选择敏感药物治疗。
对此症应早期使用肾上腺激素疗法。
2.气管插管
国外自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儿科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技术的成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已渐超过气管切开成为治疗此类疾病的主要手段。国内也有大量的成功使用。
3.气管切开术及吸引术
气管切开适用于少数呼吸道狭窄严重(3.0~3.5号气管插管可能无法通过)、导管保留时间长、气管插管后可能继发严重呼吸道损伤狭窄引起拔管困难或拔管失败的患儿。气管切开后,应加强护理,经常将无菌生理盐水及抗生素液滴入气管,加强雾化吸入,保持气管内湿润,以免干痂形成。患儿如出现缺氧、烦躁、发绀、呼吸音降低等现象,首先应考虑干痂堵塞呼吸道,及时拔出套管内管,反复滴水吸痰,呼吸道通畅后,患儿即可安静。若用导尿管深入吸引后,呼吸困难仍不缓解,应作支气管镜检查,取出支气管内的干痂或假膜。
4.雾化吸入
因气管内分泌物稠厚结痂,雾化吸入十分重要,可增加湿度,以利分泌物咳出。常用液体为生理盐水、布地奈德气雾混悬液及各种抗生素溶液等,根据病情可交替使用。
5.其他对症疗法
此类患儿常需输入适量液体,可预防脱水、酸中毒及毒血症,也可减少下呼吸道分泌物的干结。患儿中毒症状严重或衰竭者,可输新鲜血液或血浆。患儿往往因心肌炎或心内膜炎而致心力衰竭,因此须随时检查心脏情况,出现衰竭时即予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