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儿童鼻-鼻窦炎
儿童鼻-鼻窦炎
概述

鼻窦炎(sinusitis)是鼻窦黏膜的炎症性疾病,多与鼻炎同时存在,所以也称为鼻-鼻窦炎。儿童鼻窦炎是儿童临床常见的多发疾病,易患年龄多为5岁以上。因筛窦发育最早,所以2~3岁时即可发生炎症;此后上颌窦及蝶窦也常被感染发炎。额窦6~10岁开始发育,多于7岁后易发炎。其中以上颌窦炎和筛窦炎发病率较高。儿童鼻窦炎不是一个孤立的疾病,常可伴随其他疾病出现于儿童中,如腺样体肥大、变应性疾病、慢性中耳炎和哮喘等。

病因学

1.感染

是鼻窦炎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急性鼻窦炎与慢性鼻窦炎的致病菌是有差别的。中华儿科学会2000—2002年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区儿童鼻窦炎致病菌的调查显示:①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是急性鼻窦炎的主要致病菌(约占76%);②厌氧菌是慢性鼻窦炎的主要致病菌(占67%)。

2.非感染性黏膜炎症

变态反应因素在儿童鼻窦炎发病中的作用远远超过成人,可占22%~80%。其他如真菌感染引发的变态反应等。

3.伴随性疾病

包括全身性伴随疾病和局部伴随性疾病两种,前者多见于机体免疫功能缺陷、纤毛不动综合征、囊性纤维化、HIV感染等,可导致鼻窦反复感染。后者多见于腺样体肥大,下呼吸道感染,胃食管反流因素等。

临床分类

按照症状、体征的发生和持续时间分为急性鼻窦炎和慢性鼻窦炎。

1.急性鼻窦炎

是指鼻腔和鼻窦黏膜细菌感染后的急性炎症,鼻部症状持续10天以上,12周内完全缓解。

2.慢性鼻窦炎

是指鼻腔和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鼻部症状持续12周以上,症状未完全缓解,甚至加重。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儿童鼻窦炎的治疗策略是药物治疗为主。治疗儿童急性鼻窦炎,主要目的是迅速消灭鼻-鼻窦中的细菌,预防迁延成慢性鼻窦炎及并发症发生。慢性鼻窦炎药物治疗的目标是控制感染、改善通气和恢复鼻-鼻窦生理功能,抗炎、抗水肿为治疗儿童鼻窦炎的关键环节,还包括抗过敏、促进黏液纤毛传输及改变机体免疫缺陷等方面。

1.药物治疗

(1)抗菌药物

1)急性鼻窦炎,可以选用:

①青霉素类首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②头孢菌素类首选第二代头孢菌素;③大环内酯类药物。不推荐多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用药疗程:建议临床症状控制后继续治疗1周。

2)慢性鼻窦炎:

除非鼻分泌物呈脓性,一般不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由于慢性鼻-鼻窦炎的耐药菌株增多,推荐选择耐β-内酰胺酶类药物;用药时间至少2周。也可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包括抗厌氧菌药物。

(2)鼻用糖皮质激素:

鼻用糖皮质激素具有显著的抗炎、抗水肿作用,无论急性还是慢性鼻-鼻窦炎,都是一线治疗药物。

1)急性鼻窦炎:

使用时间2~4周,症状控制后继续用药2周。

2)慢性鼻窦炎:

建议使用8~12周,症状完全控制后进行临床评估,可继续使用2~4周。对需要较长时间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特别是手术后)的患儿,建议选择生物利用度低的制剂。不推荐常规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

(3)鼻腔冲洗:

使用生理盐水或2.3%的高渗盐水,进行鼻腔雾化、滴注或冲洗,可改善症状、刺激鼻黏膜黏液纤毛活性和增加清除速率、改善鼻腔局部微环境,应作为常规治疗方法。

(4)抗组胺药:

参照《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0年,重庆)》,对伴有变态反应者可全身和/或局部使用第二代或新型H1抗组胺药。

(5)黏液溶解促排剂:

具有稀释黏液并改善纤毛活动的功能,疗程至少2周。

(6)鼻用减充血剂:

伴有持续性严重鼻塞的急性鼻-鼻窦炎患儿可以短时间(<7天)、低浓度用药。推荐使用赛洛唑啉或羟甲唑啉,禁止使用萘甲唑啉。

(7)中药:

中医中药治疗儿童鼻-鼻窦炎目前仍缺少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可作为辅助治疗方法。

2.手术治疗

由于儿童鼻腔和鼻窦均处于发育阶段,手术后黏膜炎性反应重,术腔护理患儿不易配合,鼻腔狭窄易发生粘连,为此对儿童慢性鼻-鼻窦炎原则上不采用手术治疗,除非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影响鼻腔通气和引流的腺样体肥大和/或扁桃体肥大。

(2)鼻息肉和/或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对窦口鼻道复合体引流造成阻塞。

(3)出现颅内、眶内或眶周等并发症。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手术原则是小范围、精细和微创,手术后也不宜频繁进行鼻内镜检查和外科干预。手术后应定期随访,但要避免对术腔过度干预。术后鼻腔冲洗和鼻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至少持续12周。

作者
葛文彤;张亚梅
来源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全两册,第9版,978-7-117-32904-0,2022.04
下一篇:急性上颌骨骨髓炎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