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
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以骨骼肌发作性弛缓性瘫痪及发作时血清钾降低为主要特征。根据有无原发病,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前者多继发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小管酸中毒等。后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不完全外显率,可见散发病例。目前发现至少有两个致病基因:CACNA1S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长臂区域(1q31-32),约70%的患者发现该基因突变;另有约12%的患者是由于SCN4 A基因突变。
病因尚未明确,目前认为与钾离子浓度在细胞内外的波动有关。由于发作前钾排出量未见增加,故推测发作期血清钾降低可能系血钾移向肌细胞所致。电生理研究证实,肌细胞外钾浓度降低时,肌膜处于超极化状态。肌肉对神经的刺激反应降低,可能导致肌肉麻痹。病理学所见:于发作期间进行肌肉活检发现,肌浆内空泡形成,空泡内含有糖原,提示本病可能为肌纤维内碳水化合物代谢缺陷所致,当肌肉功能恢复,空泡即消失。一般本病发作间期的肌活检应显示正常。当病变成为不可逆时,则为永久性肌病(permanent myopathy,PM),因而PM患者即使在发作间期肌活检也可见到空泡等变性改变。
当麻痹发生时,患儿血清钾可降低。心电图示PR与QT间期延长,出现U波,ST段下降及T波平坦或倒置等。发作期间肌电图可显示肌源性受损。运动诱发试验有助于在发作间期诊断,小指展肌运动诱发试验记录其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otor nerv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运动后小指展肌CMAP波幅可见明显减低,肌力和外展幅度亦明显下降。
发作时可鼻饲或口服氯化钾0.1~0.2g/kg,必要时可于15~30分钟后再服一次。病情严重出现心律不齐或呼吸肌麻痹者,应在心电图监护下缓慢静脉滴入含钾溶液(40mmol/L)。病因学治疗上,有报道乙酰唑胺可有效降低CACNA1S基因突变所致发作性无力的发作频率,但对SCN4 A基因突变所致效果较差,甚至可能症状加重。
每晚睡前服用一次氯化钾可预防发作。采用低碳水化合物饮食,限制钠盐摄入,尽量避免诱因,如受寒、运动过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