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石骨症
石骨症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osteopetrosis

中文别名 :大理石骨病;Albers-Schonberg病

概述

石骨症(osteopetrosis)即大理石骨病,1904年由Albers-Schonberg首次发现,因此又称 Albers-Schonberg病。这是一种少见的骨发育障碍性疾病,其特点是全身性骨质硬化,骨塑型异常,进行性贫血,肝脾肿大,容易骨折,往往有家族史。自1955年起国内开始报道小儿病例。

病因学

到目前为止对造成骨质硬化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近年来通过动物模型研究,以及应用放射性核素进行实验,证明石骨症既不与甲状旁腺的产生和分泌有关,也不与血液中的降钙素的多少有关,目前多数人认为石骨症的病因是由破骨细胞功能不良所致。

病理变化

骨质硬而脆,断面呈灰白色。由于破骨细胞减少和其功能不良,对骨的吸收活动减弱而致骨质累积。骨髓腔大部分由增殖的钙化软骨所充塞,髓腔几不可见。因骨髓组织萎缩,生血部位减少,故多发生贫血。骨小梁增厚,数目加多,其中可见软骨小岛。皮质骨增生变厚,松质骨致密硬化,两者不能分辨。骨髓以外的造血器官如肝、脾、淋巴结继发性增大。骨质脆弱,易发生骨折。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反复多次输血对改善贫血、控制出血症状以及并发的感染都有帮助。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本症的贫血也有疗效。如有脾脏肿大及脾功能亢进,脾切除使骨髓外造血功能进一步减少,已不可取。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是骨髓移植,其近期疗效满意,但远期效果尚待观察。骨折后塑形很慢,但愈合时间大体如常。轻者为迟发型,可延至成年期因骨折而被发现。

预后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作者
潘少川;孙琳;张学军
来源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下册),第8版,978-7-117-19978-0,2015.03
下一篇:骨性狮面症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