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colonic polyp;

概述

结肠息肉(colonic polyp)是指结肠黏膜隆起性病变。结肠息肉分为有蒂或无蒂息肉。直径小于5mm为小息肉,大于2cm为大息肉。来源于上皮组织的结肠息肉样病变多见,以腺瘤样息肉最多,来源于非上皮组织的脂肪瘤、平滑肌瘤、神经纤维瘤、纤维瘤、脉管瘤等少见。结肠息肉通常无症状,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形成溃疡,发生肠道出血、腹痛,甚至肠梗阻。尸检发现55岁以上30%~50%有腺瘤,其中10%大于1cm。临床表现缺少特征性,并且一部分可以癌变,临床实践中应予以重视。

类型

表1 结肠息肉的分类

病理学

结肠炎性息肉,可见被覆的结肠上皮大部分糜烂脱落,黏膜下由大量的炎性肉芽组织组成(图1A)。管状腺瘤由大小形态不一的腺管状结构组成,腺上皮增生,细胞核细长笔杆状、呈不同程度的假复层增生(图1B)。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由增生的绒毛状腺体组成,被树枝状分支的血管平滑肌组织分隔成分叶状(图1C)。

图1 结肠息肉

注:HE,A~C×40、40、100。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一)直肠指检和粪便潜血试验

1.直肠指检

直肠指检为最简便的低位直肠和肛管疾病诊断方法,也最易被忽视。每一例被怀疑结肠息肉的患者,都应进行该项检查。

2.潜血试验

潜血试验为最早被推广应用的结肠肿瘤筛检试验方法,但对诊断结肠息肉而言价值有限。

3.X线诊断

钡剂灌肠和双重对比钡剂灌肠造影检查在结肠息肉的诊断上敏感性较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耐受性好、费用低,受到青睐。结肠充钡时,息肉表现为团形充盈缺损,光滑整齐。有蒂带息肉可稍活动,加压有利于病变显示。双重对比造影息肉显示更清楚,呈现边缘锐利的高密度影,常有一圈钡影环绕,如果表面有糜烂或溃疡则呈现不规则影。绒毛状腺瘤可见多个线条样钡纹影(图2)。黏膜下肿瘤表现为边缘光滑、黏膜正常的肠腔内圆形充盈缺损或透亮区,质地较软的脂肪瘤、脉管瘤可有“挤压”征。但直径<1cm的小息肉比结肠镜检查更易漏诊,对可疑病变不能取组织活检明确诊断也是其不足。

图2 结肠息肉(气钡双重造影)

(二)内镜诊断

内镜检查是结肠息肉的主要诊断手段,包括电子内镜、放大内镜、色素内镜、仿真内镜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结肠微小病变的检出率。

1.结肠镜检查

是结肠息肉确诊的首选方法。上皮来源的大肠良性肿瘤内镜直视下表现为黏膜局限性隆起的息肉样病变,与周围正常黏膜呈锐角或有蒂相连(图3A),表面光滑或粗糙,有颗粒感,甚至乳头状突起,呈深红色,可单发或多发。内镜下若病灶无蒂或有宽基的短蒂(图3B)、体积较大、形状不规则、顶端溃疡或糜烂、表面明显结节不平、质脆或硬、易出血,应高度怀疑息肉癌变。钳取腺瘤顶部、糜烂及溃疡边缘处的组织活检阳性率较高,全瘤切除组织连续切片检查更可靠。黏膜下的大肠良性肿瘤多呈丘状隆起,表面黏膜正常,常有桥形皱襞,肿瘤的质地与肿瘤的来源有关,活检时常可见黏膜在肿物表面滑动,而肿物不与黏膜一同被提起,提起的黏膜呈天幕状外观,深凿式活检才有可能获取足够的组织标本。

图3 结肠息肉(内镜)

2.染色内镜和放大内镜

染色内镜即在内镜下对病灶喷洒一些染色剂,如靛胭脂,配合放大内镜可发现常规内镜难以识别的微小病灶,提高诊断敏感性,准确估计病变范围(图4)。诊断肿瘤性息肉的敏感性为95.1%,特异性为86.8%,诊断准确性为91.9%。

图4 结肠息肉(染色内镜)

3.超声内镜检查

超声内镜(ultrasonic endoscope,EUS)主要用于肿瘤浸润深度和黏膜下肿瘤的诊断。正常情况下,EUS所显示的大肠壁5层结构包括:第1层,即大肠黏膜和腔内液体交界面的强回声层;第2层,即黏膜层(包括黏膜肌层),呈现低回声层;第3层,即黏膜下层与黏膜下固有层界面反射形成的强回声层;第4层,即固有肌层呈现的低回声层;第5层,即浆膜与其周围组织交界面呈现的强回声层。EUS可清晰地显示肿瘤浸润深度、来源、肿瘤内部回声和瘤体大小。EUS对大肠黏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较大,优于一般内镜和X线影像学检查。

4.仿真结肠镜检查

又称CT结肠造影检查,是利用特殊的计算机软件功能,将螺旋CT、高场MRI、三维DSA或超声成像采集的图像源数据在工作站进行图像处理后,对结肠表面具有相同像素的部分进行立体重建,再利用计算机模拟导航技术进行腔内观察,并赋予人工伪彩和光照效果,连续回放,获得类似结肠镜检查直视观察效果的三维动态影像。该技术可显示全结肠,可发现直径>0.5mm的结肠息肉和肿瘤,其敏感性与病变的大小有关,直径越大,敏感性越高。有报道,诊断直径>0.5mm的结肠息肉的敏感性为66%~100%,特异性为63%~90%;而检测直径<0.5mm的结肠息肉的敏感性较低(11%~45%)。

结肠息肉恶变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一)内镜治疗

内镜治疗结肠息肉具有方法简单、创伤小、省时、费用低等优点。

1.内镜治疗的目的

①全瘤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②治疗结肠息肉的并发症;③切除腺瘤,预防大肠癌的发生。内镜治疗的适应证有:①有蒂腺瘤样息肉;②直径<5mm的无蒂腺瘤样息肉(EPMR和ESD的应用已可切除直径>10cm和无蒂息肉);③分布散在的多发性腺瘤样息肉。

2.内镜治疗方法

圈套器电凝切除、热活检、分块切除、局部注射息肉切除、双极法切除、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及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等。

(二)手术治疗

对于内镜下无法切除的良性息肉及恶性息肉应采用腹腔镜或外科手术治疗。

治疗后随访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作者
王焕民;马晓莉
来源
消化系统疾病,第1版,978-7-117-14777-4
下一篇:结肠及直肠癌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