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高磷酸酶血症
高磷酸酶血症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hyperphosphatasia

中文别名 :遗传性高磷酸酶症;幼年Paget病;高磷酸性慢性骨病;高磷酸酶性骨膨大

作者
倪桂臣;杨艳玲
概述

高磷酸酶症(hyperphosphatasia)又称遗传性高磷酸酶症、幼年Paget病、高磷酸性慢性骨病或高磷酸酶性骨膨大,属罕见骨病。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但可呈现不同的表现型,即使同一家庭成员发病,受累亦有轻有重。

病理

骨细胞所产生的骨质和胶原过剩,原始的纤维组织误向成熟的板层骨方向分化。骨皮质增厚分层并松化,伴明显骨膜下新生骨形成。骨小梁平行排列,其间为富含血管的纤维组织。骨小梁周围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均增生活跃,正常哈氏系统消失。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影像学表现

X线上,头颅明显增大,颅板增厚,以板障增宽为主。一般内板清楚,板障与外板结构模糊,呈磨玻璃样,其中有散在大小数量不等的豆粒至棉球大的斑片状骨硬化(图1)。颅底及面骨也可累及。下颌骨受累时可见骨质疏松及牙硬板消失。

图1 高磷酸酶血症

头颅侧位X线平片显示头颅明显增大,颅板增厚,以板障增宽为主。板障呈磨玻璃样,与外板分界模糊,内有大片状致密影。

脊椎骨质疏松。全部椎体匀称性变扁,椎间隙明显增宽。椎体上下缘致密呈“夹心椎”样改变,椎体上下边缘毛糙模糊。可伴有脊柱侧弯或后突畸形。

发育期,长骨呈梭形或棍状增粗,骨干皮质变薄,髓腔增宽,可呈多囊状、“丝瓜络”状或“丝棉网”状。松质骨和髓腔中亦可见斑块致密影,多见于桡骨和肱骨(图2)。长骨骨质明显疏松,常伴发骨折。晚期,骨干对称性增粗弯曲,皮质增厚并分层,髓腔可变窄,以股骨和胫腓骨最明显(图3)。

图2 高磷酸酶血症

双下肢正位X线平片显示双侧股骨和胫腓骨弯曲并棍状增粗,骨干皮质变薄,髓腔增宽,内见条状骨性间隔,骨质疏松明显。

图3 高磷酸酶血症

双股骨正位X线平片显示股骨骨干和干骺对称性增粗弯曲,皮质增厚并分层,髓腔变窄。

手足短管状骨皮质密度增高,髓腔和松质骨骨质疏松,呈“长方框”状,较为特征,较少见于其他骨病(图4)。指(趾)骨可呈梭形增粗,皮质与髓腔界限不清,似“骨气臌”,需与骨结核鉴别。

图4 高磷酸酶血症

双手正位X线平片显示双手短管状密度增高,皮质增厚,皮松质骨和皮质髓腔分界模糊,骨干方形增粗,部分髓腔变窄。

锁骨和肩胛骨均匀性增粗膨大,皮质增厚,骨小梁模糊稀疏。肋骨密度增高,自后向前逐渐增宽,骨皮质与髓腔界限不清,肋间隙变窄,甚至消失。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和预后

严重先天性患儿,多在生后不久死亡。存活的患儿骨骼异常趋于稳定或改善,但多遗留四肢骨弯曲畸形并影响日常活动和生活。颅底孔道的狭窄可压迫脑神经引起视听障碍。对四肢骨畸形明显影响功能者可考虑矫形手术。对脑神经受压者,可进行神经孔道成形术。

来源
小儿骨关节临床影像学,第1版,978-7-117-16109-1
上一篇:假性磷酸酶过少症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