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hypophosphatasia
中文别名 :Rathbun综合征
磷酸酶过少症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少数为显性遗传。多发生于小儿,其特点是血液、肝脏、骨骼和肾脏等组织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低下或消失,骨化不全,易骨折和尿液中磷酰乙醇氨排出量增加。本症于1948年由Rathbun详细综述命名,又称Rathbun综合征。
病因不完全清楚。似因体内碱性磷酸酶不足或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的功能不良,所产生的软骨基质和骨样组织性能不佳,碱性磷酸酶的形成减少,钙盐不能正常地沉着。
骨组织中骨样组织大量堆积,钙盐不能正常沉着,骨小梁排列不规则,成骨减少。由于钙盐不能参加正常骨化,继发高钙血症和尿钙排量增加,常于婴儿时期出现肾脏损伤,表现为肾脏轻度间质纤维化,肾小球萎缩或在肾小管及其周围组织有钙盐沉积,以致肾功能不全。同时,由于高钙血症使颅缝早期愈合。因牙本质结构不良和牙周膜附着不佳,牙齿发育不良,常见乳齿早脱。
在血清、骨骼、肝、肾、胰、肠黏膜、肺、脑膜和脑实质以及白细胞等组织中,碱性磷酸酶减低或消失。患者及杂合子携带者的血和尿内均有大量的磷酸酰乙醇氨(phosphor ethanolamine,PEA)。国外资料报告,尿和血浆PEA的正常值分别为17~99μmol/dl、0.21~0.33μmol/dl。肾脏PEA清除率正常值为4~12ml/min。杂合子携带者尿PEA是正常值的3~8倍;血浆浓度大约为2倍;肾PEA清除率是正常值的4倍。低磷酸酶血症患者尿PEA是正常值的10~50倍,血浆PEA是杂合子的2倍(0.75~0.85μmol/dl)。血钙常升高,高尿钙,有时出现肾结石。肾功能损伤时,可出现蛋白尿或脓尿,血非蛋白氮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