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vitamin D resistant rickets
中文别名 :
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vitamin D resistant rickets)有低血磷性和低血钙性两种。本文主要叙述比较多见的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又称家族性低磷血症(familial hypophosphatemia),或肾性低血磷性佝偻病(renalhypophosphatemic rickets)。此病特点为:①血磷低下,对一般剂量维生素D没有反应;②尿磷增加;③钙从肠道吸收不良,尿钙减少或正常;④佝偻病症状发生在一周岁以后;⑤生长缓慢,但年长儿发病者生长正常。
包括近端肾小管回吸收磷和由25(OH)D3转换为1,25(OH)2 D3两方面的缺陷,造成血磷降低,在0.65~0.97mmol/L(2~3mg/dl),尿磷排出增多,钙磷乘积多在30以下,骨质不易钙化。在动物实验已证实血清1,25(OH)2 D3水平低于正常,因患家族性低血磷症的患者,持续低血磷,不能刺激1,25(OH)2 D3的合成。此外,单纯采用口服磷替代治疗,不能完全改善骨病,必须同时用1,25(OH)2 D3治疗,才能纠正骨软化。
遗传学表现为X-连锁显性遗传。男性患者只能将此病传给女孩。女性患者可传给男孩和女孩。女性患者较多,但症状轻,多数只有血磷低下而无明显佝偻病骨骼变化。男性发病数低,但症状较严重。现已了解转录蛋白在染色体5上,本病的基因在Xp22.31-p21.3。偶见一些病例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亦有部分病例为散发性,并无家族病史。
治疗原则是防止骨畸形,尽可能使血磷升高,维持在0.97mmol/L(3mg/dl)以上,有利于骨的钙化。维持正常的生长速率,又要避免维生素D中毒所致高尿钙、高血钙的发生。
将多种措施的优缺点简述如下:①单纯口服磷酸盐:为提高血磷至正常水平,常需磷酸盐制剂。一般用磷酸58.8g/L和磷酸氢二钠136g/L的磷酸盐合剂,每1ml含元素磷30.4mg,每日5次。如每次5ml,每天补充元素磷760mg。婴幼儿为0.5~1g/24hr,儿童为1~4g/24h。磷酸盐制剂味道难服,且易并发恶心及腹泻。为了更好地促进磷在肠道的吸收,最好同时给维生素D或DHT。②磷酸盐和维生素D兼用:维生素D2用量50000~200000IU/24h。维生素D极易积存体脂内,直至大量积储后才能被发现中毒症状,故易造成中毒。DHT是类似维生素D的制品,在体内经过羟化后发生维生素D的作用,在体脂中不易积储,不易中毒,较为安全,剂量为 0.02mg/(kg·24h)。也可用 1,25(OH)2 D3,剂量为 50~65ng/(kg·24h)。经治疗后血浆碱性磷酸酶降至正常,但血磷继续低下,故应配合磷酸盐制剂服用,疗效更好。
为了预防血钙过高,每1~3个月检查一次24小时尿钙和尿肌酸酐。尿钙与尿肌酐的比值正常为0.15~0.3。如果这个比值大于0.4,说明维生素D或DHT的剂量太大,应及早减量,以减少中毒的机会。有人提倡用利尿剂如双氢氯噻嗪1.5~2mg/(kg·d),分次口服,可避免高钙血症,并可使血磷浓度明显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