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卟啉病
卟啉病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porphyria

中文别名 :血紫质症

概述

卟啉病(porphyria)又名血紫质症,是一组较少见的血红素代谢缺陷。由于血红素生物合成过程中,某些阶段的代谢障碍而致卟啉或其前身物质蓄积或大量排出。迄今至少已发现六种类型,大多为遗传性。近年来国内屡见报道。

发病机制

血卟啉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多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仅少数类型为隐性遗传。某些药物,如磺胺、巴比妥类、氯化奎宁、麻醉药等,以及中毒、感染、饮酒、劳累、精神刺激、月经和妊娠、某些疾病如肝肿瘤等都可诱使本病发作。

卟啉代谢及血红素生物合成的速度与ALA合成酶的活性相互形成负反馈调节。当血红素生物合成障碍时负反馈调节作用丧失,ALA合成酶作用失去调控,致使卟啉中间产物产生过多。每一型卟啉病均与血红素合成途径中的一种酶缺陷有关。1986年首次证实与卟啉病相关的酶缺陷系由相应的基因突变所致;通过对酶的编码基因和cDNA进行克隆,可以确定导致酶缺陷的相应基因突变。

类型

过去分类皆按发生障碍的主要器官不同而分成肝卟啉病和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近年来,根据血红素合成步骤分为代谢前期合成障碍,代谢后期合成障碍和两者皆有障碍三大类,见表34-9。

表34‐9 各种不同类型卟啉病的表现

生理学

卟啉是合成血红素的主要物质,血红素与蛋白质在体内不只合成血红蛋白,同时也合成结构不同的肌红蛋白(myoglobin)、细胞色素(cytochrome)、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触酶(catalase)和尿黑酸氧化酶(homogentistic oxidase)等。此等物质是细胞代谢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血红素在不同细胞内的生物合成步骤是一致的,主要分两个步骤(图34-10)。

图34‐10 血色素合成图

1.代谢前期

由甘氨酸合成胆色素原(porphobilinogen,简称PBG)。甘氨酸和琥珀酰辅酶A以磷酸吡哆醛为辅酶在δ-氨基-γ-酮戊酸合成酶(δ-aminolevurlinic acid synthetase,简称ALA合成酶)的催化作用下脱羧,合成δ-氨基-γ-酮戊酸;然后两个分子的ALA经ALA脱水酶的作用,脱去两个分子水(ALA脱水酶需经硫氢还原酶激活,它对硫氢基抑制剂如铅极敏感),形成吡咯单体、PBG。

2.代谢后期

由PBG合成血红素。因缩合条件不同四个PBG生成四个不同类型的吡咯化合物。四个PBG经尿卟啉原Ⅰ合成酶(uroporphyrinogenⅠ synthetase,又名PBG脱氨酶)的作用,脱去四个氨基,合成尿卟啉原Ⅰ;此酶可激活尿卟啉原Ⅲ同合成酶(uroporphyrinogenⅢ cosynthetase),两者共存使四个分子的PBG缩合成尿卟啉原Ⅲ(uroporphyrinogenⅢ)。正常情况下尿卟啉原Ⅰ的生成量很少,多数合成尿卟啉原Ⅲ,故正常人体内及排泄物中尿卟啉原Ⅰ的含量极少。尿卟啉原Ⅲ同合成酶缺少时,尿卟啉原Ⅰ合成增加,它不合成血红素。尿卟啉原Ⅲ经尿卟啉原脱羧酶的作用变成粪卟啉原Ⅲ,在粪卟啉氧化酶的作用下形成尿卟啉原Ⅸ(protoporphyrinogenⅨ)再经脱氢酶作用形成原卟啉Ⅸ(protoporphyrinⅨ),又经铁螯合酶以二价铁换出两个氢而合成血红素。

ALA的合成和粪卟啉原至血红素的合成皆在线粒体内进行。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不能合成血红素,但从PBG至粪卟啉原各阶段所需的酶在红细胞胞浆中可以找到。

卟啉原是四个吡咯环经CH-2(亚甲桥,methylene bridge)衔接起来的,亚甲桥在组织中很易被氧化,使卟啉原变成卟啉。卟啉原是无色的,而卟啉能吸收可见光而变色。一般吸收高峰在400nm,此即卟啉病产生皮肤症状的原因。正常情况下血红素的合成有一系列的调节机转,如血红素合成过多,经反馈作用,使ALA的合成速度减慢,故卟啉前身物质的排出量很少。尿卟啉原由尿排出,粪卟啉原由尿和胆汁中排出,原卟啉由粪排出。在肝脏病、急性感染、铅中毒、化学药物中毒等情况下,尿中ALA、PBG和尿、粪卟啉的量可增加几十倍。

作者
倪桂臣;杨艳玲
来源
临床肝脏病学,第1版,978-7-117-16228-9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下册),第7版,978-7-117-05093-4
上一篇:药物所致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