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是特异性催化中链脂肪酸β-氧化的第一步。患儿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活性下降,线粒体内中链(C8~C12)酰基辅酶A及其中间产物积聚,抑制丙酮酸脱氢酶和ɑ-酮戊二酸脱氢酶活性,丙酮酸转变成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减少,供能障碍;患儿在空腹情况下不能产生足够的酮体,易出现低血糖,耗能器官易出现损害;血浆脂肪酸随空腹时间延长而增高,游离脂肪酸结合生成甘油三酯,导致脂肪肝、心肌脂肪变性,心脏受累严重者可发生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导致心脏性猝死。
1.急症处理
应以能量支持及对症治疗为主,限制高脂肪食物,给予高碳水化合物饮食,静脉点滴或口服葡萄糖及左卡尼汀,根据病情补液,缓解低血糖、纠正代谢性酸中毒、保肝、降血氨等治疗。
2.长期治疗
避免长时间饥饿及疲劳,高碳水化合物饮食,限制高脂肪食物,监测血糖,对婴幼儿患儿应定时喂养;补充左卡尼汀,将血液游离肉碱水平维持在20~60μmol/L,预防肉碱缺乏症,保证充足的脂肪酸氧化。
通过新生儿筛查可在疾病早期或无症状期发现患儿,早期治疗,预后一般较好,可有效降低致死率及致残率。需预防感染、外伤等应激条件下引发急性发作。
新生儿筛查是早期诊断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的关键,在无症状期开始治疗,终身补充左卡尼汀,可避免脏器损害,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健康成长。
在先证者基因诊断明确的基础上,母亲再孕时可以进行产前诊断,如果胎儿患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需监测母亲血液游离肉碱水平,母亲孕期及哺乳期补充左卡尼汀。新生儿出生后监测血液游离肉碱及酰基肉碱谱,及早补充左卡尼汀,并进行饮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