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hyperammonemia
遗传代谢病的症状和体征呈非特异性,多表现为急性起病的呼吸窘迫、意识改变、嗜睡、呕吐、呼吸暂停、惊厥、肝脾大和无原因出血等。败血症等其他新生儿常见疾病也可出现类似的症状和体征,因此应首先排除这些疾病;如果婴儿在正常的喂养之后,以急性呼吸窘迫或嗜睡、呕吐、惊厥起病,应高度怀疑存在遗传代谢病。同时应特别注意是否存在遗传代谢病的家族史、是否为近亲结婚等,因为遗传代谢病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部分患儿可能存在面容异常和多发性畸形。此外,特殊的气味应该引起重视,这常是部分遗传代谢疾病的特征性表现,如丙酮的甜味、支链氨基酸产生酮酸导致的枫糖味、异戊酸的汗味、酪氨酸血症出现腐败的奶油味、β-羟基异戊酸的猫尿味、三甲胺的腐败鱼味等。
怀疑遗传代谢病的实验室检查,包括测定静脉或毛细血管的血氨水平、动脉血气、电解质、血糖、肝肾功能、CBC、血小板、乳酸、丙酮酸的检测。测定尿常规、尿糖及尿还原物、三氯化铁、pH和酮体非常重要,如果存在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和酮尿常可提示某一类疾病。其中酸中毒、血氨、血糖和脑病临床表现对于遗传代谢病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高氨血症(hyperammonemia)是遗传代谢病最常见的类型,氨是氨基酸分解代谢的产物,对机体特别是神经系统有毒性作用。尿素循环使氨在肝线粒体形成尿素,使氨废物迅速从尿排出。血氨在100~200µmol/L时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兴奋、呕吐;血氨在200µmol/L左右可出现意识障碍、惊厥;血氨达300~400µmol/L,则可陷入昏迷。
尿素循环中的任何一种酶缺陷,即可导致氨不能合成尿素,蓄积在体内形成高血氨症。导致尿素循环障碍的病因是相应酶的基因突变,类型多种,包括氨甲酰磷酸合成酶、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OTC)、精氨酰琥珀酸合成酶(ASS)、精氨酰琥珀酸裂解酶(ASL)、精氨酸酶(ARG)等。其中OTC缺陷及ASS缺陷相对较多,临床症状相似,可发生高血氨昏迷;ARG缺陷罕见,精氨酸为必需氨基酸,其合成受限出现进行性神经退化症状。
除尿素循环障碍外,血氨增高还可继发于严重肝病、新生儿暂时性高血氨症、有机酸血症、多种羧化酶缺陷、脂肪酸乙酰CoA脱H酶缺陷等,应进行鉴别诊断。
停止蛋白质摄入,静脉给予葡萄糖可纠正低血糖、给予碳酸氢钠可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最好将新生儿转运至具备透析条件的NICU进行救治。
可用持续腹膜透析,如无透析设备可先交换输血,做转运准备。新生儿期增高的血氨可以通过换血清除,但是不适用于年长儿。年长儿可通过腹膜透析清除过多的氨,随后给予血液透析。
治疗脑水肿及呼吸衰竭,减少肠道产氨。如果高代谢是由感染所致,应给予合适的抗生素治疗;如果高代谢率是由缺氧所致,应给予合适的氧疗或辅助通气。应保证患儿足够的热量摄入,可通过静脉给予葡萄糖和脂肪满足热量需要。
包括给予苯甲酸钠、苯乙酸钠或精氨酸,但应用的经验有限。补充精氨酸:如血氨<200~300µmol/L,无昏迷者可用苯甲酸钠、苯乙酸钠及精氨酸治疗。苯甲酸、苯乙酸复合物与甘氨酸及谷氨酸盐结合,分别产生马尿酸及苯乙酸谷氨酸盐,两者可从氨池移出氮并排出。
肝移植显著改善了肝功能衰竭和代谢性疾病患儿的预后。小儿肝移植后1年生存率约90%,15~20年生存率约75%,且具有良好的生活质量。严重尿素循环障碍患者在第1年就应当考虑肝移植。肝移植治疗代谢性疾病主要有以下3方面作用:①纠正代谢缺陷;②切除受损肝脏,避免继发恶性肿瘤的可能;③重新获得良好的肝功能。
包括家系分析、蛋白负荷试验、基因分析或酶活性检查等。产前诊断可采用羊水细胞或绒毛膜做基因分析,早期诊断OTC缺乏,必要时可终止妊娠。
应避免应激反应和继发感染,以防高氨血症加剧。有惊厥者不宜应用丙戊酸钠,因可能诱发严重的高氨血症。
图2示高血氨的治疗流程。
图2 高血氨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