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糖原贮积症Ⅰ型
糖原贮积症Ⅰ型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英文缩写
GSD
概述

糖原贮积症(glycogen storage disease,GSD)是一组由于先天性酶缺陷所造成的代谢性疾病,其共同生化特征是糖原代谢异常,多数疾病可导致糖原在肝脏、肌肉、肾脏等组织中贮积量增加。根据临床表现和受累器官分为肝和肌糖原贮积症。已经证实糖原合成和分解代谢中至少需要12种酶。GSD多数属分解代谢缺陷,使糖原异常堆积。其中Ⅰ、Ⅲ、Ⅳ、Ⅵ、Ⅸ型以肝脏病变为主,Ⅰ、Ⅲ、Ⅳ型的肝脏受损严重,Ⅱ、Ⅴ、Ⅶ型以肌肉组织受损为主。

病因及分类

糖原贮积症Ⅰ型是由于肝、肾和小肠的葡萄糖6磷酸酶缺陷所致,是肝糖原贮积症中最常见类型,可分为Ⅰa和Ⅰb,Ⅰa型(GSDⅠa,MIM 232200)约占80%,因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亚单位(G6PC)缺陷所致;Ⅰb型(GSDⅠb,MIM 232220)约20%,因葡萄糖6磷酸酶转运体(G6PT)缺陷所致。活产儿发病率为1/100 000。

发病机制

葡萄糖6磷酸酶转运体可将6磷酸葡萄糖(G6P)从细胞浆转运到内质网腔,并被G6PC分解成葡萄糖和磷酸。G6PC是糖异生和糖原降解的限速酶,葡萄糖6磷酸酶转运体仅在G6PC存在下转运G6P的功能才明显,故两者对维持血糖稳定均发挥重要作用,缺陷均可导致低血糖。血糖降低使升糖激素分泌增多,G6P转化为丙酮酸的旁路亢进,丙酮酸继续酵解产生大量乳酸。同时低血糖使脂肪大量动员,导致高脂血症、脂肪肝等。G6PC的底物G6P堆积使戊糖代谢旁路活跃,产生过量嘌呤,嘌呤分解产生大量尿酸导致高尿酸血症。

遗传学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GSDⅠa型致病基因为G6PC,定位于染色体17q2.1,基因全长约12.5kb,共5个外显子,编码357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约36kD。GSDⅠb致病基因G6PT定位于染色体11q23,基因全长约2.5kb,包含9个外显子,编码492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约为37kD。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实验室检查

1.生化异常

低血糖、酸中毒、酮症,血乳酸、血脂及尿酸升高,肝功能异常。

2.口服糖耐量试验

空腹测定血糖和血乳酸,口服葡萄糖2g/kg(最多50g),服糖后30、60、90、120、180分钟测定血糖和血乳酸,正常时血乳酸升高不超过20%。血乳酸明显下降提示GSDⅠ型。

3.胰高血糖素刺激试验

空腹和餐后2h,肌注胰高血糖素30~100μg/kg,于注射后15、30、45、60分钟测定血糖。空腹刺激试验,正常人45分钟内血糖可升高超过1.4mmol/L,而患者血糖无明显升高。餐后刺激试验,正常时可诱导餐后血糖进一步升高,而患者无此反应。

4.基因诊断  

外周血白细胞DNA分析,进行基因诊断。

并发症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治疗目标是维持血糖正常,抑制低血糖所继发的代谢紊乱,延缓并发症的出现。

饮食治疗主要通过增加进餐次数维持血糖水平正常。婴儿期可每2~3小时母乳或麦芽糊精喂养一次,6个月后可改用生玉米淀粉替代麦芽糊精,幼儿期:每次1.0~1.5g/kg,间隔4~6小时一次;儿童期:每次1.5~2.0g/kg,4~6小时一次。

膳食结构方面,碳水化合物需占总能量的60%~65%,蛋白质供能占10%~15%,脂肪摄入占20%~30%。应限制乳糖、果糖和蔗糖摄入,添加维生素和钙。当血甘油三酯大于10.0mmol/L应服用他汀类降脂药,高尿酸者可用别嘌呤醇,补充枸橼酸可预防和减轻肾钙质沉着。Ⅰb型GSD患者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部分研究认为肝移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
顾学范
来源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下册),第8版,978-7-117-19978-0,2015.03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下册 -第8版 -978-7-117-19978-0
上一篇:果糖-二磷酸酶缺乏症 下一篇:糖原贮积症Ⅱ型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