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fructose‐1,6‐bisphosphatase deficiency
概述
1,6‐果糖二磷酸酶缺乏症(fructose‐1,6‐bisphosphatase deficiency,OMIM 229700),由Baker和Winegrad(1970)首先报告的糖代谢障碍,也是在摄入果糖以后出现低血糖症状,与果糖不耐症的临床表现相似,也可有继发于低血糖的肝硬化和精神发育迟滞、抽搐等神经症状。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中枢神经系有广泛的神经元脱失和脱髓鞘现象。本病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代谢缺陷是由于1,6‐果糖二磷酸酶活性缺乏,该酶基因定位于染色体9q22.2~q22.3。由于酶活性缺乏导致1,6‐二磷酸果糖在肝、脑等内脏器官中累积。本病引起低血糖的机制,可能是由于二磷酸果糖能抑制磷酸化酶A的活性,影响葡萄糖的生成所致。
作者
朱逞
来源
神经遗传病学,第3版,978-7-117-142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