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torsion of testicular appendages
睾丸附件扭转(torsion of testicular appendages)发生率居小儿阴囊急症之首位。
儿童时期易发生睾丸附件扭转。睾丸附件是直径0.1~1.0cm的卵圆形小体,附在睾丸白膜上,为副中肾管的残余体。含有胶质物或结缔组织,有少量上皮覆盖的小管。存在于部分正常人中。
睾丸附件的发生率,各家报告不尽相同,但大致相近。1968年,Rolnick在100例尸检中发现,92%有位于睾丸上极的睾丸附件;其中双侧者占69%,单侧者占23%。34%有附睾附件;其中双侧12%,单侧22%。有4个附睾附件者1例,有3个附睾附件者3例,有2个附睾附件者4例。1995年,Anderson在86例100个睾丸固定术中搜寻睾丸附件,发现87%的病例至少有1个附件,9%有两个,无两个以上者。所有病例均行对侧睾丸探查,对侧也有睾丸附件,但两侧所见不尽相同。双侧睾丸附件同时扭转者相当少见,文献中仅有3例;而异时两侧睾丸附件扭转却有7例。Monga等1999年报告1例于6岁时发作左侧睾丸附件扭转;4年后,即10岁时,又发作右侧睾丸附件扭转。该例虽未经手术证实,但该作者认为,超声图像比较典型,诊断应该是可信的。编者等曾见1例同侧两个睾丸附件扭转坏死。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回顾分析小儿阴囊急症患者526例,以睾丸附件扭转为最多,共368例,占70%;其中6~10岁的患者占60.3%。
睾丸附件扭转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发病前可能有剧烈活动或阴囊外伤史;有些则是在睡眠中发生。多数无明显发病原因。发病年龄高峰在7~12岁,可能是未退化的部分短蒂形附件随年龄增长,由于其头部的重力作用,蒂逐渐拉长变细,该年龄段儿童活动又明显增强,发生扭转的可能性亦增加。
睾丸附件是胚胎时期副中肾管或中肾管的残留结构,解剖学上将附件分为四种类型(图1)。

图1 睾丸附件类型
1.睾丸附件;2.附睾附件;3.精索附件;4.输精管附件
1.睾丸附件 位于睾丸上极前面,为副中肾管(苗勒管)的遗迹,内容为胶样物或结缔组织。
2.附睾附件 位于附睾头部,常在前面,内含有液体。
3.精索附件 也称旁睾,位于精索远端。
4.输精管附件 也称迷走输精管,位于附睾体与附睾尾之间(有人将输精管附件再分为上、下两个亚型)。
这些残留结构直径多在0.1~1.0cm之间,表面灰红。有学者根据附件的形态将其分为五种类型:①长蒂或短蒂卵圆形,该形最常见,约占90%;②点状;③线状;④棒状;⑤不规则形。
带蒂附件,在外力的作用下,头部可随蒂旋转,造成附件扭转。而无蒂附件,如点状或线状,则不易发生扭转。
虽然人体睾丸附件的出现率高达90%以上,但只有极少数人发生扭转。临床病例中以位于睾丸上极的睾丸附件扭转居多数,因为该型附件较多,且多数有蒂,位于鞘膜腔内,活动度大,易发生扭转。Skoglund分析309例睾丸附件扭转,发现位于睾丸上极的睾丸附件扭转占92%,附睾附件扭转占7%,精索附件扭转占0.7%,输精管附件扭转占0.3%。
各种睾丸附件在组织学上比较相似,显微镜下,附件表面被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或单层柱状、立方上皮,其下为疏松结缔组织。术中可发现扭转附件部分或全部坏死,鞘膜受刺激而不同程度充血增厚,固有鞘膜腔内可见浑浊或血性液体,睾丸及附睾有不同程度充血肿胀,病程越长越明显。重者可引起阴囊水肿或局限性红肿。
1.非手术治疗
对小儿睾丸附件扭转的治疗,存在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附件扭转病变局限,是一自限性疾病,一般5~7天可自愈,故应保守治疗。并提出保守治疗的指证:①明确诊断附件扭转者;②就诊时疼痛发作时间超过48小时以上,诊断趋向于附件扭转者。
2.手术治疗
另有观点认为,所有表现为阴囊红肿的阴囊急症均应行手术探查,特别是不能鉴别睾丸附件扭转与睾丸扭转的情况下,应早期施行阴囊探查术,不仅可提高被误诊为睾丸扭转的睾丸挽救率,而且切除扭转坏死的附件,引流鞘膜腔内炎性渗出液,降低鞘膜腔内液体压力,对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减少炎症所致的远期并发症也是有益的。对于症状不典型的新生儿,应更积极手术探查。
手术方法:手术可在氯胺酮麻醉下进行。在切开阴囊皮肤前,应将患侧睾丸用手指固定,并绷紧阴囊皮肤。逐层切开阴囊壁。当切开壁层鞘膜时,会有一些或清亮、或混浊、或血性甚至是脓性的渗液溢出;扭转的附件一般即可显露在术野中,予以切除。因附件多已缺血坏死,蒂部不予结扎也无妨。有时在切开鞘膜之后,未见有扭转附件,不可忽略探查附睾与睾丸附着部的漕沟,因为有些睾丸附件就隐蔽在这个漕沟内。在缝和鞘膜之前,应仔细搜寻有无其他并存的附件;如有,应加以结扎切除。
董武等分析28例新生儿鞘膜脓肿手术探查结果,认为附件扭转是引起鞘膜脓肿最主要的原因,应尽早手术治疗,减轻对附睾的损害。
由于睾丸附件的发生率相当高,其中双侧者也达70%左右;那么,当一侧睾丸附件扭转拟行手术治疗时,是否也对对侧阴囊进行探查,目前还无一致的意见。编者倾向于保守的态度。一是,尽管睾丸附件的发生率高达90%左右,但发生扭转的机会还毕竟很少;一次发生睾丸附件扭转后,对侧再次发生睾丸附件扭转的机会也是很少的。况且还有8%标本两侧都没有睾丸附件(其中1例两侧均有附睾附件),7%的睾丸既无睾丸附件,也无附睾附件。附睾附件的发生率只为34%,换言之,没有附睾附件者高达66%,两侧没有附睾附件的概率大致相同。二是,按Rolnick的资料,69例有双侧睾丸附件者中,53例是双侧都有蒂的,7例是两侧都没有蒂,9例是一侧有蒂而另一侧无蒂。如果睾丸附件无蒂,也就不存在发生扭转的危险因素。因此,常规对侧探查是比较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