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phimosis
包皮过长是正常婴儿和幼儿常有的现象,不能认为是病理性的。但是包皮应当容易向阴茎头后方翻转而露出阴茎头。若包皮口狭小,紧包着阴茎头,不能向后翻开而显露阴茎头时,则称为包茎(phimosis)。包茎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
几乎所有正常的男婴出生时都表现为先天性包茎。据报道,英格兰和威尔士只有4%的新生儿不属于先天性包皮。小儿出生时,包皮与阴茎头间都有粘连。出生数月后,这种粘连逐渐被吸收,包皮就与阴茎头分离,变得活动,可以向后退缩。在小儿初生后两三年内,由于阴茎和阴茎头的生长以及阴茎的勃起,包皮遂自行向上退缩,露出阴茎头。绝大多数小儿,这种先天性包茎都会自行消失。但先天性包茎并不都能自愈,有些小儿的包皮口非常细小,使包皮不能向上退缩,有时包皮口小若针孔,以致发生排尿困难,产生逆行压力,甚至造成上尿路器官损害。
后天性包茎多继发于阴茎头和包皮的损伤或炎症。由于长期屡发阴茎头包皮炎,包皮口缘形成瘢痕性挛缩,失去弹性和扩张能力,包皮就不能向上退缩,并常伴尿道口狭窄。这种包茎是不会自愈的。
先天性包茎即生理性包茎,可见于每一个正常新生儿及婴幼儿。小儿出生时包皮与阴茎头之间粘连,数月后粘连逐渐吸引,包皮与阴茎头分离。至3~4岁时,由于阴茎及阴茎头生长,包皮可自行向上退缩,外翻包皮可显露阴茎头。包皮过长是小儿的正常现象,并非病理性。小儿11~15岁时,有2/3的包皮可完全上翻。16~17岁时,仅不足5%有包茎。如包皮口非常细小,使包皮不能退缩,妨碍阴茎头甚至整个阴茎的发育,也可导致排尿困难。有包茎的小儿,由于分泌物积留于包皮下,经常刺激黏膜,可造成阴茎头包皮炎。
后天性包茎多继发于阴茎头包皮炎及包皮、阴茎头的损伤,发生率约0.8%~1.5%。急性阴茎头包皮炎,反复感染,包皮口逐渐有瘢痕而失去弹性,包皮口有瘢痕性挛缩形成,包皮不能向上退缩,并常伴有尿道口狭窄。这种包茎不会自愈。
婴幼儿时期的先天性包茎,可将包皮重复试行上翻,以便扩大包皮口。这种手法应轻柔,不可过分急于把包皮退缩上去。当阴茎头露出后,可清洁积聚的包皮垢,并涂液状石蜡以润滑,然后将包皮复原,否则会造成嵌顿包茎。如果这种治疗使用得太晚,或做得不够彻底,已经形成不易剥离的粘连则需进行包皮环切术。
近期的研究表明,包茎患儿可局部外用类固醇激素,有助于改善包皮的弹性,利于包皮口扩大。与手术治疗相比,外用激素治疗具有无创性、并发症少、明显减少医疗费用、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小等优点。
后天性包茎也称病理性包茎,包皮口呈纤维性狭窄环,必须做包皮环切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