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hematuria
血尿(hematuria)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在2004年全国儿童血尿暨慢性肾衰竭专题讨论会上明确我国儿科血尿的诊断与国际现行的诊断标准统一,即尿中红细胞(RBC)数目:离心尿时>3/HP或>8 000/ml;非离心尿时>1~2/HP,且2~3周重复2、3次尿检仍异常时,可考虑具有病理意义。特别强调:尿潜血试验仅为血尿的过筛检查,不能作为确诊血尿的依据,怀疑血尿时应做尿沉渣镜检。健康人尿中可有少量红细胞,当出血量>1ml/L,可见肉眼血尿。
小儿血尿病因很多,根据血尿来源分为肾小球性和非肾小球性血尿两大类。
(一)肾小球性血尿
指血尿来源于肾小球,见于:
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如各种急性、急进性、慢性及迁延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及IgA肾病等。
2.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紫癜性肾炎、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及Goodpasture综合征等。
3.家族遗传性肾小球疾病
如遗传性肾炎(A1port综合征,As)、薄基底膜肾病(家族性良性血尿)等。
4.孤立性血尿或单纯性血尿。
5.部分剧烈运动后一过性血尿。
(二)非肾小球性血尿
1.血尿来源于肾小球以下泌尿系统,包括:
(1)泌尿道急性或慢性感染、结核。
(2)药物致肾及膀胱损伤,如环磷酰胺、磺胺、庆大霉素。
(3)肾盂、输尿管、膀胱结石、特发性高钙尿症。
(4)特发性肾出血(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LRVE)。
(5)先天性尿路畸形,如肾囊肿、积水、膀胱憩室。
(6)先天或后天性肾血管疾病,如肾静脉血栓、肾球门血管病、动静脉瘘、血管瘤。
(7)肿瘤、外伤及异物。
2.全身性疾病引起出血,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新生儿自然出血、血友病等。
各地报道不一。根据健康人群尿筛查的资料,小儿肉眼血尿发生率为1.3/1 000,而镜下血尿更常见;美国报道,6~12岁儿童中以2、3次尿检红细胞均>5/HP为标准,发病率为1%~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学组对21省市224 291名3~14岁健康儿童尿筛查结果显示,确诊为无症状性血尿者占0.42%,可见其在儿童中存在一定的发生率。
对尿中红细胞应利用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或光镜进行形态学检查,以区别肾小球性或非肾小球性血尿,以助于红细胞来源的定位诊断。肉眼血尿发作时可检得尿蛋白+~++,平常无蛋白尿,血液化学、肾功能、补体C3等免疫学检查正常。
至于此类患儿是否应行肾活检,一般认为,此类患儿多数预后好,病理上多为非特异轻微改变,故不需肾穿刺检查,而是定期随访;如血尿逐渐加重,应考虑有慢性肾脏疾病的可能,病程持续1年以上时,可有选择地进行肾穿刺检查;病程中如发现伴发蛋白尿,则提示可能有某种肾脏病理的变化,应行肾穿刺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