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房性心动过速
房性心动过速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ectopic atrial tachycardia

中文别名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作者
林利;袁越;梁翊常
英文缩写
EAT
英文别名
automatic atrial tachycardia
概述

房性心动过速(ectopic atrial tachycardia,EAT)又称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automatic atrial tachycardia,AAT),占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的6%~18%。其临床特点多为心动过速呈持续发作,达数月至数年之久,故又称慢性房性心动过速。儿童较成人多见,婴幼儿患儿起病隐匿常被漏诊,易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发生心力衰竭。

病因及发病机制

多见于心脏结构正常的患儿,少数有心脏病。因心房异位病灶4相舒张期除极速率加快所致,异位病灶可在左房或右房,可能由于心房肌残留具有自律性的胚胎细胞引起。电生理机制分为:自律性增高、房内折返、触发激动。

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多在学龄前期,北京儿童医院住院的31例异位性房性心动过速患儿,6岁以内19例(61%),1岁以内8例(26%)。患儿可有烦躁、气促、多汗、心悸等症状。心率150次/分以上,但不恒定,受自主神经影响明显。入睡或安静时减慢,醒后或活动时加快,相差可在50次/分以上。心动过速多数呈持续发作,部分为短阵发作,心动过速初始和结束时均有一个缓慢起步和缓慢终止的过程,称之为warm up和cool down。无休止的心动过速可持续数月至数年,容易导致快速心律失常性心肌病(tachycardia cardiomyopathy),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大,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下降,约50%患儿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婴儿期更为明显。转为窦性心律后,心功能及心脏扩大恢复正常。无器质性心脏病患儿,持续数年,可自行缓解,预后较好。

心电图特点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药物复律成功率很低。心率较快、心功能正常者,通常用β受体阻滞剂和(或)地高辛,减慢心室率,改善临床症状,定期随访,数月至数年后可望自行缓解。无明显症状,心室率在正常范围,可暂观察,不应用抗心律失常药。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包括倍他乐克、普罗帕酮、胺碘酮、莫雷西嗪、索托洛尔等,可以使少数病例转为窦性心律,或减慢心房率,改善心功能。并发心力衰竭时,首先加用地高辛,其用量宜减少30%~50%。胺碘酮副作用较大,故不列为第一线抗心律失常药。近年报道认为婴儿及儿童患儿长期用胺碘酮副作用较成人轻,尚未发现肺部病变,不影响生长发育,对顽固性快速心律失常效果较好,对通常抗心律失常药无效的病例,可酌情选用胺碘酮治疗。

射频消融术是根本成功地治愈AAT的方法。笔者医院自2003年开展射频消融手术以来,成功完成房速的射频消融42例,术后房速消失,术前心功能障碍者全部恢复正常。对于反复发作,药物治疗无效,并出现左室扩大、心功能障碍者,射频消融术已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案。

来源
北京儿童医院诊疗常规——内科诊疗常规(第2版),第2版,978-7-117-22613-4
上一篇: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下一篇: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