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过早搏动
过早搏动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extrasystole;presystole

中文别名 :早搏;期前收缩;期外收缩

概述

过早搏动简称早搏、期外收缩(extrasystole)或期前收缩(presystole),是小儿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占各种心律失常的37.7%。按其起搏点的部位,可分为房性、房室交接性(交结区)及室性,其中以室性最多,房性次之,交接性较少见。常规心电图检查健康学龄儿童2.2%发生期前收缩,而心脏病患儿为4.3%。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18%~50%健康儿童有室性期前收缩,新生儿期及少年期(13~15岁)最多见。

病因学

早搏常见于健康小儿或无器质性心脏病者,由于过劳、精神紧张、胃肠道疾病、胆道感染或植物神经紊乱等所引起。有的找不到明显病因。心脏病患儿更易发生早搏,如风湿性心脏病,各种心肌炎,原发性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及心力衰竭等。长Q‐T 综合征、二尖瓣脱垂及左室假腱索常发生室性早搏,洋地黄类药物中毒常出现室性早搏。其他药物如奎尼丁、肾上腺素、锑剂中毒、低钾血症及缺氧等也可引起早搏。心导管检查、心脏手术及麻醉过程中常出现早搏。多形性,成对或连续出现3个室性早搏,多见于严重心脏病患儿。

类型

1.房性早搏(atrial premature beat)的心电图特征:① P’波提前p并可与前一心动的T波重叠;② P’-R间期在正常范围;③ 早搏后代偿间隙不完全;④ 如伴有变形的QRS波则为心室内差异传导所致(图1)。

图1 房性早搏

2. 交界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①QRS波提前,形态、时限与正常窦性基本相同;②早搏所产生的QRS波前或后有逆行P’波,P’-R<0.10s。有时P’波可与QRS波重叠,而辨认不清;③ 代偿间歇往往不完全(图2)。

图2 交界性早搏

3.室性早搏(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的心电图特征:① QRS波提前,其前无异位P波;② QRS波宽大、畸形,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③ 早搏后多伴有完全代偿间歇(图3)。

图3 室性早搏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应针对不同病因进行治疗,去除引起早搏的各种病因。良性早搏无自觉症状者,应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家长及患儿不必要的顾虑,并定期随访,常持续多年方能消失。不需用抗心律失常药,因抗心律失常药有致心律失常副作用,宜权衡利弊。复杂性室性早搏及发生于心脏病者应及时控制,一般选用ⅠB及Ⅱ类抗心律失常药,心功能正常者可用心律平。对难治型或发生血液动力学障碍者可用胺碘酮。洋地黄中毒引起早搏应立即停服洋地黄,并予口服氯化钾75~100mg/(kg·d),分3次。或静脉滴注0.3%氯化钾葡萄糖溶液。苯妥英钠及利多卡因对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性早搏效果较好。扩张型或肥厚型心肌病和致心律失常右室发育不良引起室性早搏可服用氨酰心安1~2mg/(kg·d),分2次服,可能有效。二尖瓣脱垂综合征及长Q‐T综合征发生早搏用心得安治疗,并避免用延长Q‐T间期的药物如奎尼丁、乙胺碘呋酮等。频发室上性早搏有发生室上速倾向者可服用心得安、异搏停或地高辛。曾报道89例病毒性心肌炎早搏,除1例死亡外,均在1个月至9年内自行消退或好转,并认为一般不需用抗心律失常药,仅对下列情况适当用一段时间:①室早成对出现。②并行性早搏或早搏发生在心室舒张早期,因而联律间期过短,以防发生R波落在T上。③频发早搏而影响心输出量者。

作者
袁越;梁翊常
来源
儿科学,第2版,978-7-117-13077-6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下册),第7版,978-7-117-05093-4
下一篇:房性期前收缩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