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intraosseous lipoma
骨内脂肪瘤(intraosseous lipoma)是一种起源于髓内脂肪组织较少见的原发良性骨肿瘤,多为单发,少数也可发多个部位同时发生,长骨的干骺端和跟骨多见。髋部骨内脂肪瘤主要见于髋臼、股骨头及股骨上段。
○ 肉眼观察骨内性脂肪瘤由脂肪组织组成,呈橘黄色或淡黄色,常呈分叶状,有明显的包膜,质地柔软,周围多有硬化骨质。
○ 光镜下观察肿瘤细胞为均匀一致的成熟的脂肪细胞,由少量纤维分隔成片状,其间有散在的残存小梁,部分肿瘤有脂肪坏死,可见巨噬细胞和纤维组织。
○ 骨内脂肪瘤基于Milgram病理学分型:I期:有生命活力的脂肪细胞,无坏死脂肪细胞,病灶表现为单纯透亮区。Ⅱ期:有脂肪坏死和钙化不良,偶有骨扩张,组织学上示有生命活力的脂肪细胞包围钙化区。Ⅲ期:钙化的坏死脂肪周围包围骨化。
○ 骨内脂肪瘤在大体外观上与软组织脂肪瘤十分相似。瘤体有薄的被膜,内容物为黄色、浅黄色、灰黄色不等。光镜下可见到病灶边界清楚,结节状,浅黄色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其内可有散在的骨小梁,无造血成分(图1)。

图1 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分叶状,与软组织脂肪瘤相似。(HE,×20)
X线片仅表现为局部透亮区,定性诊断困难。CT和MRI除能准确显示病灶骨嵴、钙化、边缘硬化、坏死囊变及黏液样变等组织学特点外,CT和MRI还可以精确定性脂肪组织密度或信号影,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 X线表现
早期病例可见骨小梁的部分吸收和被透光的脂肪组织所替代。随着病变的进展,X线上的透光区可逐渐扩大,在病灶的中央或外周出现脂肪坏死后钙化的硬化区(图2)。

图2 跟骨骨内脂肪瘤,病变区骨小梁吸收,病灶的中央及外周出现硬化区
2. CT学表现
以骨吸收和骨膨胀迹象为主。病灶内可出现脂肪退变和点片状的密度增高区。若合并脂肪组织的坏死可以出现反应性骨化、钙化及囊肿形成。
3. MRI表现
T1加权像病灶内显示与皮下脂肪同步的信号变化,在T2加权像出现表示脂肪抑制的低信号。瘤体内钙化者在T1和T2加权像病灶中心区内均出现低信号的钙化区。
骨内脂肪瘤的治疗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病情进展。Goto等报道的12例骨内脂肪瘤的患者中,其中的9例做随访观察,仅3例发现有病变轻度扩大。因此他认为大多数骨内脂肪瘤的患者不需要手术治疗。另一种观点认为对骨内脂肪瘤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即病灶刮除后植骨填充瘤腔。特别是对于病灶较大且有症状的患者,该观点更为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