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肩关节结核
肩关节结核
概述

肩关节结核(tuberculosis of the shoulder joint)临床上相对少见,只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的1.06%,在上肢三大关节中发病率最低。好发于青壮年,以20~30岁者居多,儿童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老年患者有逐渐增多趋势,性别差异不大,多伴有活动性肺结核或有结核病史,少数伴有锁骨上窝、腋窝、腋前淋巴结核。

病因学

肩关节结核是一种继发性结核,往往来源于肺部病灶或淋巴结结核,肺部感染后通过血液传播至全身,引起肩关节感染。当机体抵抗力较强时,病菌被控制或消灭;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繁殖形成病灶,出现临床症状。

病理改变

根据结核病灶发生部位的不同,肩关节结核的临床病理过程可分为单纯滑膜结核,单纯骨结核和全关节结核。

肩关节结核以全关节结核最多见。通常起源于肱骨头,偶可由邻近部位结核病灶蔓延而来,如肩峰、大结节、肩胛盂和肩峰下滑囊结核可侵犯肩关节,关节软骨脱落,关节内充满增生的肉芽组织和干酪样坏死组织,最后全关节被破坏。肩关节由于肌肉丰富,血运良好,脓液通常会被吸收。但当关节周围形成脓肿时,脓液可沿肱二、三头肌腱沟流注到上臂内外侧甚至肘部,腋前、腋后方和腋窝内,破溃形成窦道。由于三角肌和冈上、下肌的失用性萎缩,上肢长期下垂,肱骨头可向下半脱位或脱位。

单纯骨结核局部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肌肉萎缩,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和骨质疏松,故被称为“ 干性骨疡”。

单纯滑膜结核比较少见,早期表现为滑膜肿胀、充血、渗液增多,滑膜失去正常光泽,关节液变成浑浊或浅黄色。晚期表现为滑膜肥厚,表面粗糙,有纤维素附着,结核样肉芽组织生长,深层有干酪样坏死和脓性病灶形成。

儿童肱骨上端骨骺被结核病灶破坏,将影响肱骨的生长,患肢可明显缩短。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1. 实验室检查

2. X线检查

单纯肩关节滑膜结核表现为关节软组织影肿胀,关节间隙增宽,周围骨质疏松;单纯骨结核可以发生在肩峰、肱骨头、肩胛盂或肱骨大结节等部位,中心型骨结核易形成死骨,边缘型骨结核可以出现边缘骨质破坏或关节缘局部模糊,较少出现硬化带或新骨形成;晚期全关节结核表现为关节严重破坏,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严重时出现肱骨头和肩胛盂骨质破坏,肱骨头脱位或半脱位。见图5-2-3-2。

3. CT检查

单纯滑膜结核可清楚显示关节囊肿胀、积液及周围软组织水肿。当滑膜增厚加重,肉芽组织增生明显,充填关节腔,可见增大的关节囊内有大量低于肌肉密度影,与周围软组织肿胀分界不清,其间可有多少不等的积液混杂。单纯性骨结核,中央型可见小死骨。边缘型多表现为骨破坏。全关节结核除了滑膜和骨质破坏外,还可有冷脓肿形成,部分脓肿边缘可见钙化,增强后见边缘环行强化,软组织内形成钙化。关节面常常呈虫蚀样改变,肱骨头、肩胛盂或肱骨大结节骨质破坏、关节盂变浅或变平、关节脱位,有死骨形成。见图5-2-3-3。

图5-2-3-2 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盂及肱骨头骨质破坏,肱骨头失去正常轮廓,肱骨头上移、脱位或半脱位

4.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早期充血增厚的滑膜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当关节滑膜进一步增厚,并形成特异性肉芽组织时可呈团块状、结节状,肉芽组织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 上为明显不均匀高信号;干酪样坏死在T2WI上为中等信号;肉芽组织、增厚的滑膜在STIR上均为高信号。累及关节软骨时,T1WI可见软骨正常层次模糊、变薄、毛糙,信号减低,软骨不连续,部分或大部分消失;肉芽组织侵蚀破坏软骨下骨时,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较高信号,且信号不均匀,并与关节内增生滑膜相连续。脓肿形成时,呈边界清楚、均匀无结构的长T1、长T2信号,在STIR上呈明显高信号。邻近骨端呈骨髓局限或弥漫的水肿信号。关节腔表现为大量积液,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见图5-2-3-4。

5. 关节镜检查

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关节镜检不仅成为了一种治疗的手段,同时对于诊断困难的滑膜结核,可以进行关节镜检查,取组织病理检查有利于明确诊断。关节镜下可见滑膜增生、水肿、充血,可见纤维素沉着、软骨破坏,干酪样坏死组织为其特点。

图5-2-3-3 关节脱位,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面呈虫蚀样破坏,死骨形成,脓肿形成,脓肿内可见钙化或死骨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1. 保守治疗

肩部肌肉丰富,血液循环好,部分病例经保守治疗可以得到治愈。

(1) 药物治疗:

坚持“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用”的用药原则,使用抗结核药物时应注意副作用。由于结核耐药菌株的增加,单一用抗结核药物并长期应用更易致耐药菌株产生,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疗效选择合理用药。合理的联合用药,可使较小的剂量既达到有效的血浓度,并且毒性低不良反应少。一般全身抗结核药的使用时间为1~2年。

图5-2-3-4 关节周围肿胀,关节盂及肱骨头骨质破坏、骨髓水肿,关节内及周围组织间隙水肿、脓肿形成

(2) 关节穿刺:

在B超引导下,关节腔内穿刺抽液并注射抗结核药物。局部注射用药可单纯用异烟肼或异烟肼与链霉素合用,每周1~2次,成人每次注射异烟肼200mg,链霉素1.0mg。局部用药后关节痛加重的可加用1%利多卡因2~4ml或停用链霉素,因链霉素的局部刺激性较大。

(3) 关节制动:

病情轻患者,可以用三角巾或颈腕吊带,严重者采用外展支架或肩人字石膏固定肩关节于外展40°,前屈30°,外旋25°的功能位,在制动过程中需注意避免肘、腕关节的僵直。

2. 手术治疗

在联合药物治疗的同时,选择手术治疗有利于患肩功能恢复。

(1) 单纯滑膜结核:

采用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清理病变滑膜以减少或清除局部感染病灶,并同时进行活检病理,术后局部制动,通过牵引或石膏制动可达到休息和防止畸形的发生。关节镜切除病变滑膜具有创伤小,视野清晰,能够彻底切除病变组织等优点。

(2) 单纯骨结核:

诊断明确后,如无手术禁忌证,应早期手术治疗,彻底清除病灶,防止病变的蔓延。手术依据病变的部位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在清除病灶时应注意避免将关节囊切开。术后用外展支架固定患肢或用三角巾悬吊3~4周。肱骨大结节和肱骨头结核采取围绕肩峰外端及前方的横切口,因病变尚未侵入盂肱关节,故手术过程中如误将关节囊切开,应及时缝合,以免病变侵入关节内;肩胛盂结核取肩胛部后方的倒L形切口。

(3) 早期全关节结核:

早期全关节结核可在关节镜下进行病灶清除。手术治疗不仅有利于治愈病变,而且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破坏严重或者无法开展关节镜手术时,亦可采用病灶清除术。肩关节病灶清除术一般采用前方入路,后方和上方入路很少采用。

(4) 晚期全关节结核:

晚期全关节结核已较少采取肩关节融合术,其适用于体力劳动者,右侧(右利手)和青年患者。肩关节融合后,要求上肢既能外展到90°,又能靠拢胸壁,否则可认为手术失败。外展角度过大,则可妨碍上肢向胸壁靠拢,使肩胛骨翘起过多,造成翼状畸形和前锯肌劳损。在彻底清除病灶的前提下,将肩关节融合在外展30°~60°、前屈20°~30°、外旋25°的功能位,融合后由于肩锁、胸锁和肩胸关节的代偿,病人仍可将上肢外展,前屈90°,进行日常生活和工作。术后肩人字石膏固定3~4个月。

肱骨头切除术适用于非体力劳动者、左侧或老年体弱的晚期全关节结核患者,儿童肱骨上端骨骺板尚未闭合,切除后可使上臂明显短缩,应视为禁忌。陈旧性肩关节结核病灶虽已吸收,但关节固定于内收位者,可做肱骨头下外展截骨术,改善肩关节的外展功能。对于12岁以下的患儿,因恐手术时损伤骨骺,影响日后发育,应尽量采用保守治疗,包括抗结核药、抗生素的应用和功能位石膏袄固定。希望通过长期非手术疗法使病变逐渐吸收治愈,并使盂肱关节在功能位发生纤维性或骨性强直。

作者
彭伟;马远征
来源
骨科学,第1版,978-7-117-19793-9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