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骨化脓性骨髓炎为一种特殊部位的化脓性骨髓炎。患者虽无年龄限制,但多见于15岁以下儿童。
髂骨化脓性骨髓炎多由血行感染而来,常见于20岁以内的青年和儿童,部分可见于外伤后或医源性感染。血源性病变起始于髋臼上缘,向整个髂骨蔓延,并可侵犯髋关节及骶髂关节,但后者较少见,在小儿全部关节感染中仅占1.5%。发病率约为化脓性骨髓炎的6%,但近年来明显减少。
髂骨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可形成长期不愈的窦道。由于年龄不同,可表现为两种类型:幼年型或广泛型。
可见白细胞升高,ESR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炎症指标改变;X线片早期无异常,X线片像有异常时为晚期。X线片在3周内常无明显发现,因髂骨皮质薄,血运丰富,故无大块死骨形成,即使有小片死骨形成,易由窦道排出,故X线片上死骨不多见;同位素99m锝(99mTc-MDP)骨闪烁扫描检查灵敏度高,可见局部代谢活跃,早期诊断价值大;CT可早期诊断髂骨及髓内破坏;MRI早期诊断有特殊价值,骨、软组织受侵均显示清楚。
1.支持治疗:予以输液,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1等,维持电解质平衡;体质弱的患者可给予氨基酸,脂肪乳,白蛋白等营养支持治疗。对症处理患者的高热,疼痛症状,纠正可能出现的酸中毒,必要时输血,增强患者的抵抗力。出现感染性休克者,积极抗休克治疗。
2.手术治疗:经抗生素治疗后,全身或局部情况不见好转或已有脓肿形成者,应行手术治疗。①早期手术以切开引流为主,如病情允许,可在引流脓肿的同时清除髂骨病灶,冲洗后行抗生素滴注负压引流术。也可在病灶清除术后置入抗生素链珠缝合切口,另做低位切口引流;②对慢性髂骨骨髓炎,应彻底切除窦道及周围病变组织,切除明显感染破坏的髂骨,缺损区较小可不予处理或用可降解的抗生素缓释材料填充,周围软组织缝合消灭无效腔,缝合关闭切口,放置引流;缺损区较大可用)含抗生素骨水泥填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后放置引流管,周围软组织缝合消灭无效腔,关闭创面。缺损区大而无法修补者可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抗生素珠链植入,放置引流管,周围软组织缝合消灭无效腔,关闭创面或放置负压吸引装置,待感染完全控制后关闭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