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肾性骨病
肾性骨病
基本信息

中文别名 :肾性骨营养不良

作者
蒋雷生
概述

肾性骨病,又称肾性骨营养不良,是慢性肾脏疾病引起的骨改变。

发病机制

(一)钙磷代谢障碍

肾功能障碍早期血磷滤出即有障碍,尿磷排出量减少,血磷潴留,血钙减少,继发甲状旁腺增生,PTH分泌增加。

(二)维生素D代谢障碍

肾功能障碍时,皮质肾小管细胞内磷明显增加,严重抑制1,25(OH)2D3合成,导致骨盐沉着障碍。同时肠钙吸收减少,血钙降低,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钙、磷及维生素D代谢障碍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动员骨钙释放。

(四)铝中毒

铝沉积并与骨胶原蛋白交联组合,损害骨重建的感应效能,使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数目减少,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骨的形成和矿化受抑制。

(五)代谢性酸中毒

酸中毒影响骨盐溶解,干扰1,25(OH)2D3的合成、肠钙的吸收。

(六)其他

最近研究表明,一些细胞因子如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内皮素,BMP-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β2微球蛋白等均参与骨重建,在肾性骨病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起作用。

分类

根据骨骼转换速率,肾性骨病可分为4种类型。

(一)高骨转换型

又称纤维性骨炎,以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增殖活跃及骨小梁周围纤维化为特征。

(二)低骨转换骨软化型

新形成类骨质矿化缺陷,常由铝沉积所致。

(三)低骨转换动力缺失型

骨形成降低,多与高钙血症、使用1,25(OH)2D3过度抑制PTH分泌及糖尿病等因素有关。

(四)混合型

同时具有高转化及低转化骨病的特点,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骨矿化障碍引起,纤维性骨炎和骨软化并存。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肾性骨病的治疗重在预防,其治疗的目的在于:①尽量维持血钙磷的正常;②防止和纠正甲旁亢和甲状旁腺增生;③预防和逆转骨外钙化;④防止铝和其他毒物沉积。常用方法包括:

1.限制饮食中磷的摄入;

2.磷结合剂的使用和补充钙剂;

3.常规剂量维生素D的使用(0.25~0.5μg/d);

4.1,25(OH)2D3冲击治疗;

5.去铁胺(DFO)去除骨组织中沉积的铝;

6.血透或腹透;

7.甲状旁腺切除;

8.肾移植。

来源
骨科学,第1版,978-7-117-19793-9
下一篇:脑垂体功能减退症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