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vitamin-D-resistant rickets
中文别名 :家族性低磷酸血症性佝偻病;肾性低血磷性佝偻病
抗维生素D佝偻病(vitamin-D-resistant rickets)又称家族性低磷酸血症性佝偻病(familial hypophosphatemic rickets),或肾性低血磷性佝偻病(renal hypophosphatemic rickets)是一种因维生素D的吸收利用缺陷而导致骨发育障碍为特征的遗传病。该病主要是由于位于X染色体上的磷酸盐调节基因(phosphate regulating gene with homologies to endopetidases on the X chromosome,PHEX)的突变,导致肾小管吸收磷减少所致。肠道吸收钙、磷不良,血磷降低,一般在0.65~0.97mmol/L(2~3mg/dl)之间,钙磷乘积多在30以下,骨质不易钙化。此类佝偻病用常规剂量维生素D治疗通常难以获得满意效果。由于近年来对本病的认识提高,有较多的患者获得正确诊断,估计其发病率约为1/20 000。
家族性低血磷酸盐性佝偻病为X连锁显性遗传,女性患者多为杂合子,由于正常等位基因可进行功能性补偿,所以病情较男性轻,有些部分突变的携带者并不发病或迟发病。PHEX定位于Xp22.1-22.2,含22个外显子,mRNA长6.6kb,编码749个氨基酸的膜蛋白,该蛋白与锌金属内肽酶的M13家族高度同源,它的结构特点是由一个较短的N-末端细胞质区域、单个的跨膜疏水区域和较大的细胞外区域构成,此细胞外区域包含10个高度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和一个锌结合基序。PHEX蛋白主要在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中表达,在肾脏中并不表达。PHEX基因发生突变是引起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根本原因,它可导致肾小管和肠道对磷的转运异常和重吸收障碍,导致大量磷流失,出现低磷酸盐血症,维生素D代谢异常,肠道对磷、钙的吸收不良而影响骨质钙化,形成佝偻病。迄今为止发现PHEX基因各种致病性突变已超280种(www.phexdb.mcgill.ca),突变分布在整个基因,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拼接突变、插入突变及缺失突变等,其中缺失突变约占8%,无义突变占18%,移码突变占25%。中国人群报道的突变数量很少,目前仅发现10多种突变类型。
放射学检查:骨质疏松,佝偻病样骨骺改变和压力畸形明显,可见骨骺生长障碍,骨骼短小。成年患者可见骨质密度普遍增高,附丽性钙化或骨化。
实验室检查:血钙正常或稍低,血磷明显降低,经治疗后可升高,但不能升至正常。碱性磷酸酶升高。
一般剂量的维生素治疗无效。大剂量维生素及磷制剂治疗可取得暂时的效果,但常遗留骨骼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