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椎椎体骨折即发生在齿突基底与椎弓峡部之间区域的骨折,这一定义将部分Anderson定义的Ⅲ型齿突骨折也收入枢椎椎体骨折的范畴。

图1 枢椎椎体骨折Benzel分型
Benzel将该骨折分为三型(图1):Ⅰ型骨折,侧位X线片可见类似于Hangman骨折的表现,即表面上看为双侧椎弓峡部骨折、同时伴有C2相对C3的前移,轴位CT可见冠状面骨折线位于C2椎体后缘。鉴于损伤机制的不同,伸展型骨折可在椎体前下方看到泪滴样撕脱骨折片,这通常是由于C2-3水平过伸所致。一般C2-3水平椎间盘也有撕裂,C2-3椎间隙前方增宽;而屈曲型损伤可看到C2-3背侧间隙增宽,同时可能在C2椎体后下方看到泪滴样撕脱骨折片,轴位CT可能见到骨折线累及横突孔。Benzel Ⅱ型骨折,矢状位CT重建能更清楚显示骨折位置,冠状位CT重建可见到C2椎体呈矢状位的骨折线,寰椎侧块向下压到枢椎椎体,这也印证了Ⅱ型骨折的损伤机制主要是轴向负荷。若轴向负荷的暴力稍偏外侧,可能造成Ⅱ型骨折的变异型,骨折线仍垂直,但可以累计横突孔及椎板。Benzel Ⅲ型即为Anderson Ⅲ型齿突骨折,开口位X线片及CT矢状位重建可见骨折线位于齿突基底,呈水平位,而单纯轴位CT扫描有可能会漏诊骨折。
绝大多数枢椎椎体骨折均可行非手术治疗获得痊愈。若骨折存在较多的成角或移位,可以先行颅骨牵引复位,1~2周后进行外固定。根据患者损伤的稳定性可选用颈部围领、枕颏胸支具,或Halovest头环背心,固定时间8~16周。保守治疗骨折愈合率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