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管综合征是指胫后神经或其分支,经过内踝后面的屈肌支持带下方的骨纤维管时受压而引起的综合征,多是由于踝管内压力过大或组织过多,造成踝关节背屈或跖屈时胫后神经及其分支受压所致。本病在临床上不易引起注意,故常易误诊。多见于经常运动的青壮年。
胫神经血管束在踝管中被纵向纤维间隔包绕并和肌腱间隔分开,活动范围很小,但踝管是一个缺乏弹性的骨纤维管,因此腔后神经及其分支在踝管内可因多种原因受到压迫。
1.踝管管腔缩小
(1)外伤:胫骨远端骨折、踝关节扭伤或挤压伤之关节固定术后、跟骨骨折、创伤后水肿和后期纤维化造成腔后神经在踝管内粘连。
(2)腔后静脉淤血、栓塞性静脉炎。
(3)足外翻畸形,产生屈肌支持带及外展拇短肌的纤维起点张力增加。
2.踝管内组织过多
(1)胫后肌、屈拇肌或屈趾肌腱的腱鞘炎、滑膜增生或腱鞘囊肿。
(2)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组织水肿和炎症。
(3)先天性解剖异常,如增生或肥大的副外展
𧿹肌。(4)体重增加(脂肪过多积累)。
(5)胫后静脉瘤。
(6)胫神经及其分支的神经鞘瘤。
(7)某些药物引起的踝管内组织增生。
3.外展
𧿹肌筋膜纤维弓在跖内侧神经或跖外侧神经进入处产生压迫,尤其是在足外翻时更明显。踝管是一个缺乏弹性的骨纤维管,由内踝后下方与距骨和屈肌支持带构成。由后上向前下方走行,并形成一个约90°的弯曲。其顶部由屈肌支持带组成,起于内踝尖,向下、向后止于跟骨内侧骨膜,宽约2~2.5cm,厚1cm,自屈肌支持带发出数个垂直的纤维间隔止于跟骨。
其作用是防止肌腱滑脱。胫后神经在踝管内经常附着于一些纤维间隔,使肌腱和神经血管分隔开,相对固定,因而足部活动时,不易受到牵拉。踝管底部为跟骨内侧面,踝管的内容物由前向后依次分为:胫后肌腱、屈趾长肌腱、胫后神经、胫后动、静脉血管及屈
𧿹长肌腱。胫后神经由小腿后侧下行经过内踝后面,在屈肌支持带下面发出1~2个跟支,穿过屈肌支持带,供应足内侧皮肤。胫后神经出踝管后发出跖内侧神经,沿外展 𧿹肌上缘行进,最后在外展拇 𧿹肌筋膜纤维管通过,支配外展 𧿹肌、5个屈趾短肌、第一蚓状肌、屈 𧿹屈趾肌及内侧3个半足趾的感觉。跖外侧支潜入外展 𧿹肌深面,通过屈 𧿹长肌腱旁纤维弓,然后经过足跖面,支配跖方肌、外展小趾肌和外侧的一个半足趾的感觉。从解剖因素来看,胫后神经在踝管内受压,可产生三个分支的相应症状,出踝管后亦可在外展 𧿹长肌、筋膜纤维弓中使跖内侧和跖外侧神经受压。保守治疗仍有一定的疗效,尤其对于病程短,神经肌电图改变不明显,未伴有内科疾病的患者,疗效较好。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疗效不满意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方法可采用切断屈肌支持带,松解胫后神经。距骨内有骨刺形成者,可同时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