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metatarsus fracture
跖骨骨折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或累积应力(如长途行走引起的疲劳骨折)所致。骨折部位以基底骨折最常见,干部骨折次之,颈部骨折最少。骨折线呈横断、斜形或粉碎性。因跖骨间相互支持,骨折移位多不明显,有时可有向跖侧成角或远、近端重叠移位。按照骨折的原因和解剖部位分为三类。
1.直接暴力
重物砸伤、车轮碾压足背等引起,多为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多发生在干部,很少单个跖骨发生,可合并其他足骨骨折。骨折多发生在第2~4跖骨,因局部皮肤血运差,易发生感染或坏死。
2.间接暴力
以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多见。因足内翻扭伤时,附着于其上的腓骨短肌或第三腓骨肌的猛烈收缩引起,一般骨折无移位或移位不多。
3.累积应力
因长途行军或缺乏训练的人参加长跑所致,多发生于长途行军的士兵。好发于第2、3跖骨颈部,其中尤以第2跖骨多见。主要是由于肌肉疲劳过度,足弓下陷,第2、3跖骨头负重增加,应力的累积超过骨皮质及骨小梁的负担能力,逐渐发生骨折。但骨折处多为不完全骨折,同时骨膜产生新骨。此类骨折又叫疲劳骨折。
跖骨前连趾骨,后接跗骨。这些骨块相互之间,有坚强的韧带连接。第1~3跖骨和跟骨、距骨、楔骨、足舟骨组成内纵弓。第4、5跖骨和跟骨、骰骨组成外纵弓。5个跖骨与楔骨均背宽腹窄,联结一起,组成横弓,呈拱桥状。
足部的骨骼、肌肉及韧带保持一定的均衡状态。韧带及肌肉既不能过于松弛,也不能过于紧张,必须具有一定的弹性才能维持完整的足弓。这样人行走或跳跃时,才可吸收震荡,借以保护足以上的关节和内脏。足弓高,韧带紧,足弓低,韧带松,其弹性均不强,在缓冲震荡方面,不能起很大作用。
5个跖骨中,以第1跖骨最短,同时最坚强,在负重上也最重要。第1跖骨头的跖面通常有2颗籽骨。
在跖骨干中点测量内外侧皮质厚度,发现第2跖骨皮质最厚,其次为第1、3跖骨,第4、5跖骨皮质最薄。第1跖骨在某些方面与第1掌骨近似,底呈肾形,与第2跖骨底之间无关节,也无任何韧带相接,具有相当的活动性。外侧4个跖骨底之间均有关节相连,有跖骨背侧、足底及侧副韧带相接,比较固定,其中尤以第2、3跖骨最为稳定。第4跖骨底呈四边形,与第3、5跖骨相接。第5跖骨底大致呈三角形。第4、5跖骨有少量活动性。
第5跖骨底张开,形成粗隆,向外下方突出,超越骨干及相邻骰骨外面,是足外侧的明显标志。粗隆的形状及大小有个人变异。在背外侧,坚强的腓骨短肌腱附着于相当大的面积,其长度可为肌腱直径的4倍。第三腓骨肌腱不如腓骨短肌腱坚强,更多附着于第5跖骨粗隆远侧的骨干。在所有附着于第5跖骨底的肌肉中,只有腓骨短肌腱有足够力量可发生撕脱骨折,而非肌腱断裂。
骨折部位分为跖骨颈、跖骨干、跖骨基底。骨折线形状有横形、斜形、粉碎,少数纵行劈裂骨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跖骨干裂纹骨折,无错位,骨折线很细,如发丝状,极易漏诊;②无错位的跖骨干骨折,在随诊过程中可出现球形骨痂,如骨折线已经愈合,则易误诊为“骨瘤”;③第2、3、4跖骨头下骨折,远端跖骨头向外错位,向内成角,畸形愈合后,易造成足外翻畸形。
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最常见,要弄清这个部位有无骨折存在,首先要熟悉第5跖骨基底的正常骨骺。第5跖骨基底骨骺有下列特点:①该骨骺9岁左右出现,15~16岁愈合;②该骨骺位于第5跖骨基底的外侧最突出部分;③骨骺呈半月状,位于跖骰关节之外,其形态和大小非常类似肱骨外上髁骨骺;④骺线方向与第5跖骨外侧骨皮质几乎相平行,越近基底部越宽;⑤与其他骺线一样光滑、平行,有先期钙化带。
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有下列几点与骺线相鉴别:①骨折线方向多为横断,垂直骨皮质(骺线与骨皮质相平行);②骨折线位置不固定,或位于跖骰关节上方,或进入关节(骺线在关节之外);③骨折线锐利,骨折片分离,无先期钙化带。
(一)治疗原则
1.矫正跖骨头跖侧移位,以免影响负重。
2.恢复足弓正常。
3.尽早锻炼患足功能。
(二)治疗方案
1.跖骨头、颈骨折
无移位或嵌插稳定者,外敷活血化瘀中药膏,纸壳夹板固定2~3周。跖骨头跖屈移位者,手法复位,夹板压垫固定3~4周;复位失败者,切开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1~2周后拔除克氏针,换小腿石膏固定2~3周。
2.跖骨干骨折
无移位或移位对足弓无影响者,外敷活血化瘀中药膏,小夹板固定4~5周。移位严重,影响足弓者,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4~6周。手法复位失败者,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外用石膏托固定4~6周,术后3周拔除克氏针。
3.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
无移位者,外敷活血化瘀中药膏,包扎固定2~3周。移位者,手法复位,夹板压垫固定3~4周。
4.跖骨行军骨折
外敷活血化瘀中药膏,2周后,局部行推拿和熏洗治疗。
5.陈旧性跖骨骨折或骨折畸形愈合
影响负重者,可切除跖骨头。
(三)保守治疗
1.整复方法
(1)牵引:局部麻醉后,近折端助手握踝上部固定,远折端助手握前足向上牵引,持续1~2分钟,可矫正骨折跖侧成角或重叠移位。
(2)推挤:术者双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别置于骨折远近端跖背侧,推跖侧移位的骨折端向背侧,挤另一端向跖侧。远折端助手持续牵引下跖屈前足,可矫正骨折端跖侧移位及跖侧成角畸形。
(3)分骨:术者双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别置于足部背、跖侧,沿骨间隙对向挤压分骨,矫正残余侧方移位,恢复骨间隙的正常。
2.固定方法
(1)跖骨夹板或纸壳固定:适用于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行军骨折、无移位的跖骨干骨折,固定3~5周。
(2)跖骨夹板与木板鞋固定:适用于有移位的跖骨骨折。手法整复后,包扎绷带,放置分骨垫,用胶布固定,跖骨小夹板固定后,穿上木板鞋,固定4~6周。
(四)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失败者,移位较大或多发性骨折严重者,必须满意整复,恢复足的纵弓和横弓。不能以手法复位时,应行切开复位,钢针或接骨板内固定。术后用短腿石膏固定4~6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