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别名 :Lisfranc关节骨折脱位
跖跗关节常称为Lisfranc关节,该部位的损伤又称为Lisfranc损伤。Lisfranc关节是中足一复杂结构,在步行时完成重力由中足向前足的传导,并在步态各期中支持体重。
1.直接外力
多为重物砸伤及车轮碾轧所致,常合并开放伤口及严重的软组织碾挫伤。
2.间接外力
(1)前足外展损伤
当后足固定,前足受强力外展应力时,其作用点位于第2跖骨基底内侧,外力足够大时,导致第2跖骨基底骨折,随之发生2~5跖骨的外侧脱位。
(2)足跖屈损伤
当踝关节及前足强力跖屈时,中足及后足有强有力韧带及肌腱保护,而跖跗关节的背侧在结构上是薄弱区,此时若沿纵轴施以压缩外力,可导致跖跗关节脱位。
临床常用的分类方法是由QuenuKuss首先提出,后由Hardcastle以及Myerson改良,但未考虑软组织损伤,对判断预后意义不大。
根据跖跗关节损伤后X线表现将其分为三型(图1)。A型:同向型脱位,即所有5个跖骨同时向一个方向脱位。B型:单纯型脱位,仅有1个或几个跖骨脱位,可分为B1型:单纯第1跖骨脱位;B2型:外侧数个跖骨脱位并常向背外侧脱位。C型:分离型脱位,第1跖骨与其他4个跖骨向相反方向移位,可再分为C1型:只波及部分跖骨;C2型:波及全部跖骨。

图1 跖跗关节损伤后分型
1.跖跗关节是前中足之间关节,1~3跖骨和相应楔骨形成关节,4~5跖骨和骰骨相关节,形成足的横弓结构。
2.将整个关节结构划分为三柱:内侧柱、中柱、外侧柱。
3.第2跖骨基底深入到3个楔骨形成的马蹄形凹槽中,在跖跗关节的稳定中起重要作用。
4.软组织稳定。
5.第1跖骨具有一定活动度,亦成为一应力薄弱部位。
6.第2跖骨基底和内侧楔骨跖侧有一较强壮韧带,称Lisfranc韧带,在稳定内中柱起重要作用。
7.跖跗关节在背侧仅有关节囊及韧带被覆,在结构上较为薄弱,受到外力易发生背侧损伤或脱位。
8.损伤后足肿胀或直接损伤足背动静脉,可发生足血循环障碍。
Lisfranc损伤时,治疗的关键是解剖复位,新鲜损伤应在伤后24小时内复位,若足部肿胀严重,可在7~10日后复位。对功能要求高者,应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
1.闭合复位
若伤后时间较短、肿胀不重及软组织张力不大时,可试行闭合复位,再用石膏固定,8周后拔除克氏针。
2.开放复位(图2)
手法复位失败者,应切开复位。做足背第1、2跖骨基底间纵向切口,注意保护神经血管,1、2、3跖跗关节可用螺钉固定,4、5跖跗关节因活动性较大,用克氏针固定。术后2周开始功能锻炼,术后6~8周拔除克氏针,开始部分负重,术后3~4月取出螺钉。

图2 男性,24岁,打篮球时右足落地时扭伤,X线及CT三维重建显示第1跖骨与内侧楔骨一起向背内侧移位,第2至5跖骨向背外侧移位,跖跗关节完全分离性脱位(C2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