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月骨周围脱位
月骨周围脱位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Perilunate dislocation

概述

月骨周围脱位是月骨周围的腕骨相对于桡骨远端的背向或掌向移位,与月骨及桡骨远端的正常关节丧失,而月骨与桡骨的解剖关系正常。月骨周围脱位多为背侧脱位,而且常合并有腕骨或尺、桡骨远端的骨折,如舟骨骨折、头状骨骨折和桡骨茎突骨折。并发舟骨骨折的月骨周围脱位通常称经舟骨月骨周围骨折-脱位,以此来表明损伤的程度与单纯的月骨周围脱位有所不同。如果骨折发生于其他骨骼,名称可依此类推,如经头状骨月骨周围骨折-脱位、经三角骨月骨周围骨折-脱位、经桡骨茎突月骨周围骨折-脱位等。如果为多发骨折,诊断时可将受累骨骼的名称序次列出,如同时并发舟骨和头状骨骨折的月骨周围脱位可称之为经舟骨、头状骨月骨周围骨折-脱位。与月骨周围脱位并发的骨折,其近端与月骨、桡骨远端的解剖关系保持不变,而远端则向背侧或掌侧脱位。

发病机制

月骨周围背侧脱位为月骨周围进行性不稳定Ⅲ期表现,系舟月分离后背伸、尺偏暴力向关节尺侧延伸的结果。暴力使桡舟头韧带、头月骨间韧带、头三角韧带、月三角韧带和月三角骨间韧带逐一断裂或导致头状骨、钩骨和三角骨骨折,头状骨、钩骨和三角骨与月骨分离并与舟骨一起向背侧脱位。头状骨背侧脱位,除了与维持其稳定的桡舟头韧带断裂及其本身的骨折有联系外,也可继发于桡骨茎突骨折(桡舟头韧带附着于此)。头状骨骨折多为腕关节过度背伸时桡骨远端背侧缘与之撞击的结果。

经舟骨月骨周围骨折-脱位虽然也为月骨周围进行性不稳定Ⅲ期表现,但损伤机制与上述略有不同,它发生于舟骨骨折之后,为背伸、桡偏暴力作用的延续,骨折近侧段与月骨、桡骨远端的解剖关系不变,而远侧段则与其他腕骨一起向背侧脱位。

月骨周围掌侧脱位少见,多为作用于手背侧的掌屈暴力所致。

临床表现和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首先要矫正脱位及恢复桡骨远端、月骨与周围腕骨间的正常解剖关系,然后矫正骨折移位、舟月骨或月三角骨分离。脱位矫正后,舟月骨分离或月三角骨分离可依然存在并可能变得更加明显,需加以整复,彻底消除妨碍关节功能恢复的不利因素。

1.月骨周围背侧脱位

(1)闭合复位外固定:闭合复位在关节明显肿胀之前容易获得成功。在臂丛麻醉下,一助手握持患手,另一助手握持患臂作持续的对抗牵引,术者用双手握持患腕并将手指抵压在月骨的掌侧使其稳定,然后使腕关节背伸而后再逐渐掌屈,与此同时用置放在关节背侧的拇指向掌侧推压脱位的腕骨,直至有提示头状骨回到月骨远侧的凹面内的弹响感出现。同时,也可用指套作牵引,患者在牵引架下取仰卧位,患肢肩关节适度外展,用10~15磅(1磅=0.454kg)沙袋相连的束带悬挂于上臂,肘关节屈曲90°,五指套入悬吊牵引架上的指套内,由此产生手与前臂的持续性对抗牵引,5~10分钟后复查平片见腕骨间隙增大,可实施上述步骤作闭合复位。复位后的头月骨间关节在中立位和掌屈位稳定,背伸位不稳定,因此复位后如无舟月骨、月三角骨分离存在,可用长臂石膏托将腕关节固定前臂旋前30°,屈腕30°位。4~6周拆除石膏,开始功能锻炼。

经舟骨月骨周围骨折-脱位的闭合复位方法及固定体位同上,只是在2周时需将腕关节转为中立位固定,4周时将长臂石膏托更换为短臂拇人字管型石膏直至骨折愈合。

(2)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由于外固定不能彻底消除舟月骨分离及骨折移位复发的可能性,因此,在闭合复位成功后可先经皮穿针固定舟头骨、舟月骨以及远、近侧骨折段,然后再用石膏托作外固定,以阻止分离及移位的复发。6~8周后拔针进行功能锻炼。

(3)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适用于复位失败者或陈旧性的脱位、移位骨折和舟月骨分离。

月骨周围脱位,通常采用背侧S形或纵向弧形切口,如复位困难或修复韧带还需作掌侧切口。在牵引下矫正脱位、舟月骨分离、DISI和骨折移位,然后穿针于舟月骨、舟头骨及月三角骨作固定,修复切开和撕裂的背侧关节囊及韧带。术后,用长臂石膏托将腕关节固定于屈曲位或中立位,2周后拆线,6~8周后拔针开始功能锻炼。

经桡骨茎突月骨周围骨折-脱位,多采用横行或S形切口。茎突骨折多为粉碎性骨折,但无需特殊处理。如骨折块较大并有移位,可在复位后作克氏针内固定(图1)。

A

术前像

B

术后像

图1 经舟骨月骨周围性脱位的X线像

经舟骨月骨周围骨折-脱位,脱位与骨折移位并存者可用背侧入路,如脱位已矫正、仅存骨折移位,可采用掌侧入路。植骨与否,可根据掌侧骨质缺损程度以及损伤时限而定。术后固定同闭合复位。

就陈旧性脱位/骨折-脱位的切开复位而言,复位前彻底清除关节腔内肉芽组织、松解背侧关节囊及瘢痕组织,复位后仔细地修复背侧关节囊(韧带)和腕背伸肌支持带,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4)腕中关节融合:陈旧性脱位中,一经切开即可复位者为数不多,相当一部分因为韧带愈合、周围软组织挛缩而无法复位;另一部分软骨损伤严重,或为原始损伤或源于粗暴的切开复位,复位后关节功能难有满意的恢复。对于这些脱位,可作腕中关节融合术。术后关节运动幅度虽有所降低,但疼痛消失、腕关节仍可保持原有的高度。

(5)近排腕骨切除:适应证与腕中关节融合相同。术后虽也可保留部分运动度,但关节高度有所减少,手的握力明显降低。此术所需的固定时间较短,因而不能耐受长期固定的老年人宜选用此法。

(6)全腕关节融合:当腕骨或关节软骨广泛破坏时可作全腕关节融合,用牺牲运动来换取疼痛症状的缓解和消失。

2.月骨周围掌侧脱位

闭合复位的难度大于背侧,通常需要作切开复位。

作者
王秋根;高堪达
来源
中华骨科学——手外科卷,第1版,978-7-117-12492-8
上一篇:经茎突和舟状骨月骨脱位 下一篇:经舟状骨月骨周围脱位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