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骨茎突骨折与桡骨远端骨折相比其重要性往往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如果没有足够的临床经验,许多明显的并发损伤会被漏诊,因此其处理也并非十分妥当。
下尺桡关节的稳定性由桡骨远端乙状切迹及尺骨头的骨性匹配实现,尺桡韧带构成了关节的稳定装置。此韧带自尺骨头窝至桡骨远端的乙状切迹的掌侧边缘走行。尺桡韧带是下尺桡关节掌、背侧的主要稳定结构。
尺骨茎突体部骨折常因撕脱所致,基底部骨折则是遭受撞击及扭转暴力的结果。骨折块的移位程度与所承受暴力呈正相关关系。
尺骨茎突骨折可以分成两大类型。Ⅰ型:尺骨茎突骨折位于TFCC尺骨窝止点的远端,DRUJ的稳定性没有受到影响;Ⅱ型:尺骨茎突骨折线位于TFCC尺骨窝止点的近端,TFCC与骨折块相连,因此导致了DRUJ不稳。
当尺骨茎突发生骨折时,临床医生需要首先考虑到DRUJ是否存在损伤的可能。桡骨远端骨折并发DRUJ不稳,大多数情况下合并存在尺骨茎突骨折。常见的损伤类型是TFCC的水平撕裂,从而导致DRUJ不稳。
1.Ⅰ型尺骨茎突骨折
通常不需要手术治疗,极少数存在症状的患者可以通过简单制动固定就可以减轻疼痛。其中少数患者因骨不连并发症状而需要进一步治疗。
2.Ⅱ型尺骨茎突骨折
Ⅱ型骨折因为可能引起的DRUJ不稳,而需要手术治疗。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移位大于2mm的需要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尺骨茎突骨折除了需要关注骨折的因素之外,还需要考虑到可能发生的DRUJ不稳。为了实现DRUJ的稳定性,TFCC在尺骨窝的止点可以选择缝合锚固定。术后,腕关节需要石膏固定或克氏针临时穿针固定6~8周,从而防止前臂旋转,预防TFCC缝合点的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