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发生率为前臂骨折的3%~6%。可以在原始损伤时出现下尺、桡关节半脱位或脱位,也可以在治疗中逐渐产生下尺、桡关节半脱位或脱位。Campbell曾称这种骨折为“必须骨折”,意思是要获得良好的功能,必须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
该损伤难于复位及复位后难于维持的4个主要因素:①即使进行石膏固定,手部的重力作用仍会引起下尺桡关节半脱位及骨折向背侧成角;②位于掌侧的旋前圆肌的作用,可使桡骨向尺侧靠拢,并牵拉其向近侧及掌侧移位;③肱桡肌的收缩可使远骨折段旋转并向近侧移位;④拇外展肌及拇伸肌可使桡骨远骨折段向尺侧靠拢,向近侧移位。
Galeazzi骨折脱位可因直接打击腕关节或桡骨远1/3的桡背侧而造成;也可因跌倒时,前臂旋前,手掌撑地时外力传导所致;还可因机器绞伤而造成。其发生率为Monteggia骨折脱位的3倍。
1.治疗及固定方法的选择
由于Galeazzi骨折脱位中阻碍骨折复位的力量强大,闭合复位的治疗效果差。即使原始骨折无移位,在石膏固定过程中发生移位的可能性也较大。要获得良好的旋转功能,并避免关节紊乱及关节炎的发生,必须使骨折获得解剖复位。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是必然的选择。
由于桡骨远端髓腔宽大,髓内针不能有效的控制骨折端的旋转及短缩移位,进行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是最好的固定方法,但钢板要足够长,螺丝钉在2层皮质均应获得良好的把持(图1)。
图1 Galeazzi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前、术后X线片)
2.手术入路
取前方Henry切口,由桡侧腕屈肌和肱桡肌之间进入。将桡动脉及伴行静脉拉向尺侧,肱桡肌和桡神经浅支拉向桡侧,其他结构均拉向尺侧。骨折几乎总是位于旋前方肌止点的上界处,切断旋前方肌的桡骨止点并将其翻向尺侧即可显露骨折断端。
3.骨折复位
骨折通常粉碎不严重,但如有粉碎骨块,应尽可能将其复位。较大的蝶形骨块需要先与主骨折段复位并用拉力螺丝钉固定后,再复位主骨折端。骨折复位前要先选定合适长度的钢板。
4.钢板的应用
桡骨掌侧平坦,有利于置放钢板。单纯横断骨折,一般用6孔3.5mm系列的钢板固定即可,如骨折粉碎或呈斜形时,可用8孔钢板。骨折线两端尽量使钢板等长,以保证骨折端的每一侧至少有3枚3.5mm螺丝钉固定,且没有螺丝钉离骨折线<1cm,必要时接近骨折处的钢板钉孔不用螺丝钉固定。骨折线呈横断时,可用钢板使骨折端获得加压;如骨折为斜形,可用拉力螺丝钉使骨折端获得加压。如皮质骨螺丝钉不能有很好的把持,应更换为松质骨螺丝钉,尤其是在骨折远端。有时钢板需要塑形以适应桡骨远端的形状,否则有可能引起下尺、桡关节半脱位或脱位。当骨折粉碎明显时,应使用中和钢板,不能进行骨折端的加压,以免桡骨发生短缩,此时还应取自体髂骨植骨。
5.下尺桡关节的复位及稳定性的评价
要通过细致的触诊判断下尺、桡关节是否获得复位以及是否稳定。骨折复位后,下尺桡关节可能出现以下3种情况:
(1)下尺桡关节已复位且稳定:
这种情况最常见。关闭切口后,石膏制动48小时即可去石膏进行功能活动。每次复查时注意检查下尺桡关节。
(2)下尺桡关节可复位但不稳定:
通常在前臂完全旋后位稳定。将前臂置于完全旋后位,用长臂石膏制动4周,然后允许前臂自完全旋后位至中立位的活动,6周后允许完全的旋转活动,但夜间仍用石膏托将前臂制动于旋后位,直至伤后3个月。如下尺桡关节不稳定,则复位下尺桡关节后,钻入直径2.0mm克氏针固定3周,穿针处恰位于下尺桡关节近端。有时也可用1枚螺丝钉进行固定,如固定下胫腓关节一样,但取出时相对较麻烦。如果下尺桡关节不稳定是由于尺骨茎突较大骨折块所致,则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前臂旋后位石膏制动4~6周。
(3)下尺桡关节不能复位:
这种情况极少见。通常由于桡骨骨折复位不良或者软组织嵌入关节造成。如桡骨骨折复位满意,则应切开下尺、桡关节进行复位。腕关节背侧单独切口进入,注意保护尺神经背侧感觉支。下尺桡关节不稳定通常是背侧不稳定,一般由背侧软组织撕裂所致,可通过直接修补背侧软组织或关节囊而获得稳定。修复背侧软组织及关闭切口时要将前臂置于旋后位。术后用石膏制动前臂于旋后位3周。
6.切口的关闭
将旋前方肌覆盖在钢板表面,但不必再缝合至桡骨,不可缝合深筋膜。术后石膏制动。石膏制动后再拍X线片证实下尺桡关节已完全复位。
7.术后处理
术后制动时间取决于下尺桡关节的稳定情况。术后如存在下尺桡关节不稳定,则可用石膏制动,具体时间可见前述;如术后在前臂旋转过程中下尺桡关节稳定,可不用石膏制动,鼓励进行早期活动。石膏制动期间鼓励患者主动活动手指,要等到前臂主动活动范围的恢复接近正常时再开始抗阻力活动。因为钢板有较好的软组织覆盖,一般不需要常规取出,除非是年轻的运动员。取出钢板后要保护一段时间,防止发生再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