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筋膜间隔综合征
筋膜间隔综合征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compartment syndrome

作者
吴克俭
概述

筋膜间隔综合征(compartment syndrome)是由于外伤引起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导致肌肉和神经缺血坏死,相应肌肉功能丧失的一种骨科严重并发症。小腿筋膜间隔综合征可发生在小腿的任意一个或全部四个间室内,但以胫前间隔多见。理论上缺血超过5小时肌肉和神经的损伤即不可逆,而缺血超过8小时则90%的肌肉纤维明显坏死。常见的早期表现是与创伤严重程度不符的剧烈疼痛,肌肉的压痛较骨折处更明显,肌肉触之坚硬;有些年龄小的儿童对疼痛很难表达,常表现为烦躁不安或哭闹。被动牵拉痛是最重要并且有提示意义的早期体征。而当临床出现5P症,即:① 疼痛转为无痛(painless);② 苍白(pallor);③ 感觉异常(paresthesia);④ 肌肉瘫痪(paralysis);⑤ 无脉(pulselessness)时已是筋膜间隔综合征的晚期表现,此时缺血导致的病理改变已不可逆。

病因学

筋膜间隔综合征是由于筋膜间隔内压力增高所致,原因有(图1):

图1 筋膜间隔综合征常见原因

1.筋膜间隔容积骤减

(1)敷料包扎过紧,如绷带、石膏、小夹板等包扎过紧。

(2)严重的局部压迫,如地震时肢体长时间被重物挤压,特殊的手术体位等(图2)。

图2 特殊体位造成肢体压迫

A.骨科手术牵引床易引起健侧小腿后浅、深间隔受压;B.安全正确的手术牵引体位

2.筋膜间隔内容物体积骤增

(1)缺血后水肿。

(2)软组织严重挫伤、烧伤。

(3)小腿的剧烈运动。

(4)出血:发生于筋膜间隔内的出血。

发病机制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与肢体特定的解剖结构有直接关系。封闭坚韧的筋膜室不能扩张,内有肌肉、血管和神经通过。外伤造成骨筋膜室压力增加容易压迫血管,造成肌肉、神经缺血、缺氧、坏死和肌肉渗出增加;外伤后血肿形成可使腔室内压力急骤增高;肢体的主要动、静脉损伤将导致肌肉缺血,组织渗出增多,也会造成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骨筋膜室综合征一旦发生会进行性加重,形成恶性循环。这是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发展的特征。

病理学

皮肤、肌肉与神经干对缺血的耐受性不同,肌肉耐受缺血时间最短,大约完全缺血4小时即可发生坏死,血运再通后也不能恢复,肌肉中心坏死严重,周围靠肌膜部可有肌细胞存活。神经干对缺血的耐受性虽较肌肉长,但比较敏感,缺血30分钟即可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缺血12~24小时可致永久性功能丧失。皮肤对缺血耐受性最高,肢体皮肤部分缺血,但一般无坏死。约1个月后,坏死肌肉因纤维化而挛缩,于3~4个月间呈现挛缩畸形。同时,由于神经损害而出现麻痹。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当患儿出现逐渐加重的疼痛时,应尽快去除石膏和敷料。若疼痛仍不缓解,应考虑到筋膜间隔综合征的可能。判断何时行筋膜切开术经常是很困难的,用Whitesides法测定间室内压可以作为是否手术的参考。正常小腿组织内压为15mmHg,当舒张压和组织压之差在10~30mmHg或间室内压在30mmHg以上时,通常已有组织缺血,应行筋膜切开术。多发创伤患者的血压较低,组织内压可相应降低,此时更应尽早行筋膜切开术。

骨筋膜室综合征强调早期治疗。一旦确诊就要及时切开深筋膜,彻底减压。切口要有足够的长度,彻底解除骨筋膜室内的压力。如有肌肉坏死应及时清除干净。筋膜切开后伤口应敞开,二期关闭。儿童不宜切除腓骨,否则可导致踝外翻、胫骨外旋及步态异常。

来源
实用骨科学(第2版),第2版,978-7-117-22817-6
骨科学,第1版,978-7-117-19793-9
上一篇:多器官衰竭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