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α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α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α1-antitrypsin deficiency

概述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α1-antitrypsin deficiency)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编码α1-抗胰蛋白酶(α1-antitrypsin,α1-AT)的基因突变,引起血浆中α1-抗胰蛋白酶的缺乏,从而使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与蛋白酶抑制剂之间的平衡遭到破坏,从而导致临床症状。以婴儿期出现胆汁淤积性黄疸、进行性肝功能损害和青年期后出现肺气肿为主要临床表现。常有家族发病史。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流行病学特征有很大差异,以欧美国家报道较多,目前美国患病率约1/100 000~1/80 000,全球患病率约1/3 000 000。我国已有多例散在病例报道。

α1-抗胰蛋白酶是一种多肽糖蛋白,分子量为52 000,在肝细胞中合成、分泌并释放至血清中,维持血清正常水平,参与机体炎症反应的调节,主要在肺部发挥作用。其正常血清浓度为1.5~2.5g/L。新生儿偏高,为2.7g/L。它是血清α1-球蛋白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α1-球蛋白的80%。此酶属于蛋白酶抑制系统(protease inhibitor system,Pi系统)。它能抑制胰蛋白酶(trypsin)、纤维蛋白溶酶(plasmin)、凝血酶(thrombin)、糜蛋白酶(chymotrypsin)、中性粒细胞弹性硬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以及细菌死亡后所释放出的蛋白溶解酶等。在炎症、组织坏死或损伤时,血清浓度可代偿增高2~4倍,用以清除过多的由各类细胞和细菌所释放的蛋白溶解酶,以保护正常细胞不受此类蛋白溶解酶的损害。

α1-AT基因位于14号染色体长臂,对应的基因为SERPINA1,目前了解至少超过75个基因突变类型,M是最常见的基因表型,正常人群中以PiMM型最多见,在美国大约95%的人是PiMM表现型。其血清α1-AT含量基本正常。纯合子PiZZ型最少见,其血清α1-AT严重缺乏,低于2mg/ml(仅为正常值的10%~20%),血清α1-AT明显缺乏是由于分子的C端第53位点上的赖氨酸被谷氨酸置换后,影响α1-AT从肝细胞释放到血清中。PiZZ纯合子在婴儿期即可出现梗阻性黄疸。中间表现型PiMZ、PiSZ、PiMS等型的血清α1-AT可低至正常的40%以下,一般不伴有肝脏病。

发病机制

α1-AT减少程度与肝和肺部疾病发病情况的关系尚不十分明了。导致肝脏疾病的主要突变类型是PiZZ,从患儿的肝组织活检中可见早期出现肝细胞坏死,门脉周围有浆细胞、淋巴细胞和酸性粒细胞浸润,胆小管和结缔组织增加。晚期则有严重的纤维化和肝硬化。特征性的改变是,无论临床出现肝病征象与否,肝活检用PAS染色时,在肝细胞内都可见到耐淀粉酶的嗜酸颗粒和玻璃样变物质,即耐淀粉酶样小体(diastase resistant globule),尤以门脉周围最明显。电子显微镜检查发现这些颗粒位于肝细胞的粗面内质网上,现经多方面检查证实它是与α1-AT相似的糖蛋白,在化学组成上与正常α1-AT的区别是缺乏唾液酸基和糖基。关于肝细胞内堆积的α1-AT颗粒与肝病的关系尚不十分清楚,因为即使没有病态的α1-AT缺乏者的肝细胞中也可见到此种颗粒。肝病的发生似乎与组织中的α1-AT缺乏有直接关系,很多作者认为α1-AT缺乏时,溶酶体释放更多溶酶体酶,肝细胞内部蛋白质分解破坏作用增强,同时肝细胞内的α1-AT不能释放至血液中,因此机体无力拮抗内源或外源性的蛋白溶解酶对肝细胞的损伤作用,从而出现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后者又增加巨噬细胞的活力,更使蛋白溶解酶的释放量增加,进一步损害肝细胞。

目前认为α1-AT缺乏发生肺部疾患有两个因素:①血清α1-AT缺乏;②与环境有关,特别是接触吸烟者有一定关系。PiZZ纯合子型患肺气肿者比PiMM纯合子型高20倍。PiMZ杂合子型发生肺气肿的概率低于Pizz纯合子型。血清α1-AT有一个临界水平,低于临界水平可能发生肺气肿,而高于此水平者能通过肺泡结构保护他们不被损害,则可不发生肺气肿。血清α1-AT水平ZZ为正常的10%~15%、SZ为30%~35%、SS为50%~60%、MZ为60%、MS为80%。吸烟者患有肺部疾病,其α1-AT水平则低于正常。正常成人下呼吸道α1-AT能抑制嗜中性弹性硬蛋白酶。而患有α1-AT缺乏症的肺气肿患儿由于血清α1-AT缺乏,破坏了整个肺泡结构(上皮1和B型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结缔组织),主要破坏结缔组织基质。在这些患儿的肺泡结构中发现有游离的嗜中性弹性硬蛋白酶的同时,也有极少量α1-AT存在,逐渐消化了肺的正常蛋白组织而造成弥漫性肺气肿。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实验室检查

1.血清α1-AT减少到1.0g/L以下多为PiZZ型,PiMZ型多在1.0~2.0g/L之间。肝硬化期BSP排泄减少。血常规显示脾功能亢进现象。

2.肝活检(liver biopsy)PAS染色阳性,并可见肝细胞内耐淀粉酶的嗜酸性小颗粒。

3.X线检查 可见两肺气肿和膈肌下降。食管钡餐可见食管静脉曲张。

4.肺功能检查 不同程度的损害。

诊断与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及预后

针对肝脏损害而言,可对新生儿胆汁淤积症可口服苯巴比妥3~5mg/(kg·d)和考来烯胺(cholestyramine)4~8g/d。同时应补充脂溶性维生素D和K。饮食中加中链甘油三酸酯和水溶性维生素。当出现肺部感染时,应及时采用抗生素。对于α1-AT低的小儿即使无肺部症状,也应注意尽量不接触纸烟、尘埃和污染的空气。肝脏受累者直接静脉补充α1-AT制剂并不适合,治愈的希望寄托在肝移植术,3年存活率约85%。以慢病毒为载体的基因治疗正在研究中,尚缺乏临床经验。

对于肺脏受累者而言,直接替代治疗包括静脉输注和雾化吸入α1-AT制剂(人血浆中提取),对肝脏受累疗效较差,主要针对肺脏受累患儿,α1-AT增强治疗(alpha-1 antitrypsin augmentation therapy)目的是增加血清和肺的α1-AT水平。每周使用α1-AT 4g:①可使下呼吸道的弹性硬蛋白酶-抗弹性硬蛋白酶达到平衡;②使血清α1-AT水平维持超过临界水平;③肺内α1-AT水平增加至正常的60%。

预后较差,15%肝脏受损患儿为新生儿期肝炎,约1/3患儿第一年出现肝硬化,约30%~50%的患儿死于进行性肝脏损害或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多发生于肝硬化5~15年以后。亦有报道PiZZ型患儿于新生儿期出现肝炎症状后,临床和化验检查完全恢复正常,仅肝活检有轻度或中度肝硬化的病理改变。血清α1-AT降低的人,都可能发生肺气肿。但杂合子PiMS和PiMZ型的患儿,若能避免吸烟、尘埃等环境因素影响,即使肺部已出现肺气肿的病理改变,亦可无临床症状或症状极轻,存活年龄与正常人一样。

作者
丁召路;倪桂臣
来源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全两册,第9版,978-7-117-32904-0,2022.04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