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food protein-induced enterocolitis syndrome
食物蛋白介导的小肠结肠炎综合征(food protein-induced enterocolitis syndrome,FPIES),是IgE介导的FA,常在生后6个月内发生,有些患儿在生后1个月甚至生后几天内就出现症状。
引起FPIES最常见过敏原是牛奶,FPIES常在生后6个月内发生,有些患儿在生后1个月甚至生后几天内就出现症状。纯母乳喂养可能是一个保护因素,目前还没有纯母乳喂养儿发生本病的报道。但是也有报道,因为母亲未回避牛奶蛋白的摄入,母乳喂养的患儿通过乳汁摄入了牛奶蛋白活性片段,导致FPIES,表现为慢性腹泻。除牛奶以外,常见过敏原还有鸡蛋、大豆、南瓜、豆类蔬菜、燕麦、米、大麦、马铃薯、鱼、鸡等。有些患儿可能对1种以上FA。但有研究认为牛奶与大豆之间的交叉过敏反应的发生要少于以往的估计。肠道内TGF-β减少和TNF-α增加可能与FPIES的发病机制有关。
主要依据病史和患儿对回避可疑食物及重新摄入可疑食物的反应以及食物激发试验等。内镜检查和小肠活检无特异性改变,结肠可见隐窝脓肿和浆细胞广泛浸润。小肠壁可见水肿、急性炎症和轻度绒毛萎缩。斑贴试验(atopy patch test,APT)虽然敏感性强,但特异性差,不建议用于非IgE介导的FA的饮食指导。血常规检查可能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因为有水电解质紊乱、低钠血症、酸中毒等表现,患儿可表现为嗜睡甚至昏迷,常被误诊为败血症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回避饮食,对症处理,给予补充水电解质。牛奶蛋白过敏的患儿可给予eHF,如果治疗效果不佳,给予AAF治疗。对于可疑食物的再次引入,建议在有抢救设备的医院进行,以便出现临床症状时及时救治。对牛奶蛋白过敏在1岁左右可以缓解,但对其他食物如鱼、鸡或米过敏,将持续至幼儿期。3岁以前90%患儿可以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