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人类偏肺病毒肺炎
人类偏肺病毒肺炎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human metapneumovirus

英文缩写
HMPV
概述

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是2001年荷兰的研究人员报道了与人类特别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有关的新病毒,之后陆续在美国、加拿大及欧洲等国检测出该病毒。2003年开始我国的科研人员也有类似的报道。有研究表明,小于1岁肺炎住院儿童中5%~10%是由于人偏肺病毒感染所致。

病因学

HMPV为单分子负链RNA目,副黏病毒科,肺病毒亚科,偏肺病毒属。在电子显微镜下,其外观形态和生化特性与副黏病毒相似。基因组全长大约13kb,编码9种不同的蛋白质。HMPV主要有A型和B型两个基因型,至少四个基因亚型A1、A2、B1和B2,人群对两种基因型无交叉免疫力。

流行病学

HMPV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儿童以及免疫功能缺陷者为易感人群。与HMPV感染相关的年住院率,小于5岁的儿童为1‰,小于6个月的婴儿为3‰。HMPV全年均有发病,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寒带、温带以冬春季为主,而在亚热带以春夏为主,流行高峰常与RSV流行高峰重叠或稍后。HMPV可通过直接或密切接触传播,包括大粒径悬浮颗粒、液滴或通过污染物间接传播。

病理变化

HMPV感染肺组织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增生,细胞核染色质浓染及肺泡弥漫性破坏;电镜下可见透明膜形成。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升高,白细胞分类多正常或淋巴细胞减少。部分病例可有CRP升高。偏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诊断主要有抗原、抗体检测、病毒分离和核酸检测。HMPV的抗原检测是检测HMPV的有效方法。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尤其是实时RT-PCR技术是目前检测HMPV感染的最敏感、最有效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是检测HMPV的主要手段。HMPV抗体检测目前还无法用于临床诊断。病毒培养费时费力,敏感性低,不用于临床诊断。

诊断及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本症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应采取中西医结合及综合措施。从整体出发,加强护理,保证休息、营养及液体入量,积极控制感染,防止并发症。及时进行对症治疗,包括镇静、止咳平喘、强心、氧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

轻症支气管肺炎给以适当治疗后多迅速痊愈,可在门诊或家庭治疗,常在1~2周内即告痊愈。危重患儿应重视缺氧、中毒性脑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水及电解质紊乱以及其他严重的并发症(气胸、脓气胸等),及时给以适当处理。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一般治疗

(1)护理:

环境要安静、整洁。对患儿耐心护理,使其精神愉快。要保证患儿休息,避免过多治疗措施。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使空气比较清新,并须保持一定温度(20℃左右)、湿度(相对湿度以60%为宜)。烦躁不安常可加重缺氧,可给镇静剂如苯巴比妥或水合氯醛等。但不可用过多的镇静剂,避免咳嗽受抑制使痰液不易排出。避免使用呼吸兴奋剂,以免加重患儿的烦躁。

(2)饮食:

应维持足够的入量,给以流食,如人乳、牛乳、米汤、菜水、果汁等,并可补充维生素C、A、D,复合维生素B等。应同时补充钙剂。对病程较长者,要注意加强营养,防止发生营养不良。

2.抗菌药物疗法

怀疑细菌性肺炎的住院患儿,应尽量在获得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后经验性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一般先用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直至体温正常后5~7日止。对危重患儿还可根据药物说明书增加剂量。通常在使用3天不见效时,根据细菌培养和耐药结果改用其他抗菌药物。怀疑非典型病原感染的患儿,应给予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对原因不明的病例,可先联合应用两种菌药物,一般选用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在明确病原后,则给予针对性治疗。

不同年龄肺炎患儿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见表1。由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有明显耳、肾毒性,肺炎儿童应尽量避免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应避免用于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四环素类药物引起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不可用于8岁以下患儿。

表1 不同年龄肺炎患儿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

儿童轻症肺炎首选青霉素类、第一代、二代头孢菌素。对青霉素过敏者用大环内酯类。疑为支原体或衣原体肺炎,首选大环内酯类。

院内获得性肺炎或重症肺炎常由耐药菌引起,选用抗菌药物如下:①肺炎链球菌常为早发的院内获得性肺炎或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选用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或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备选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②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可以选用苯唑西林、第1或2代头孢菌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③有结构性肺疾病或呼吸机相关肺炎常为铜绿假单胞菌或肺炎克雷伯菌或肠杆菌肺炎,宜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哌酮舒巴坦,必要时可选用碳青霉烯类。

抗菌药物应使用到体温恢复正常后5~7天。停药过早不能完全控制感染;不可滥用抗菌药物,否则易引起体内菌群失调,造成致病菌耐药和真菌感染。

对年龄较大、病情较轻的患儿,或在对磺胺药尚未发生耐药现象的地区,仍可使用磺胺药,常用有SIZ、SMZ。甲氧苄啶(TMP)能增加磺胺类药物的疗效,常与之合并应用(如SMZco)。

3.抗病毒疗法

比起抗菌药物而言,抗病毒药物少之又少,使得抗病毒治疗受到很大制约。如临床考虑病毒性肺炎,可试用利巴韦林,其为广谱抗病毒药物,能竞争性抑制病毒合成酶,从而抑制病毒复制,可用于治疗副流感病毒、腺病毒以及RSV,给药途径为喷雾、雾化吸入、口服或静脉滴注。更昔洛韦目前是治疗CMV感染的首选药物。干扰素不能直接使病毒灭活,而是间接地使病毒复制、繁殖受到抑制,从而达到抗病毒的作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可用于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治疗。

4.免疫疗法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对严重感染有良好治疗作用,除了对病毒抗原直接起免疫封闭的作用外,同时可通过IgGFc段激活巨噬细胞而清除病毒。静脉注射后,能迅速提高患儿血液中IgG水平,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和调理功能。因其具有广谱抗病毒、细菌或其他病原体的Ig抗体,故具有免疫替代和免疫调节的双重治疗作用。一般用量400mg/(kg·d),连用3~5天。要注意的是选择性IgA缺乏者禁用,偶可见过敏反应、血尿、溶血、肾衰、无菌性脑膜炎、脑栓塞,丙型肝炎传播等,且价格昂贵,不宜作常规治疗。目前人们普遍认同在高危儿中应用帕利珠单抗防治RSV感染。

5.中医疗法

本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温热病范畴中的“风温犯肺”“肺热咳喘”等证。儿童肺炎发病急、变化快,邪热容易由卫、气迅速转入营、血,进而引起心、肝两经证候,故按临床表现分为轻、重两大类型施治,并注意合并症及肺炎恢复期的治疗。

(1)普通型肺炎(邪在卫、气)的证治:

患儿表现高热、有汗或无汗(一般早期少汗,邪达气分时则多汗、口渴)、呼吸急促、咳嗽有痰、轻度喘憋、鼻扇、面赤口渴、咽红、舌尖红、舌苔黄白相兼、脉浮数。治以宣肺清热化痰法。常用麻杏石甘汤加减。

(2)重型肺炎(气、血两燔或热入营血)的证治:

1)气(营)血两燔:

高热持续,咳嗽喘憋,躁扰不安,痰声漉漉,精神萎靡,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而干,脉弦数或滑数。治以清宣肺热,平喘化痰法。常用麻杏石甘汤和玉女煎(系《温病条辨》的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元参)加减。

2)热入营血:

高热持续不退,咳嗽喘憋加重,气促鼻扇明显,呼吸极度困难,痰壅喉头,胸腹胀满,烦躁不安;或口周发绀,口唇焦裂,舌质红绛,苔黄厚或垢腻,脉弦数或滑数。若出现脉细数无力,应注意出现气阳衰竭。治以清营解毒,平喘化痰法。常用清营汤加减。

(3)并发症的证治:

重症肺炎容易出现正不胜邪、气阳衰竭的征候,此时宜中西医配合治疗,临床常见并发症如下:

1)邪盛正衰、毒热内陷(中毒性脑病):

主要表现面色晦暗,壮热持续,神昏惊厥,颈强咳喘,纳呆便溏,舌质红绛,舌苔黄而干,脉细数或弦数,治以扶正祛邪,开窍逐痰。常用三甲复脉汤加减。

2)正气衰竭,痰涎壅盛(呼吸衰竭):

主要表现壮热稽留,面灰肢冷,呼吸困难,或气短汗多,神昏烦躁,咳重痰稠黏。舌质淡,苔少而干,脉细数无力。治以扶正祛邪,补气化痰。常用生脉散加减。

(4)肺炎恢复期的证治:

病邪虽减,气阴耗伤,余邪未尽,仍有低热,咳嗽痰喘,精神萎靡,食欲缺乏,阴伤较重者,则舌质嫩红,舌苔少而欠津。治以养阴清热,常用沙参麦门冬汤加减。若余热未尽而咳喘者,治以清肺泻余热,止咳平喘。可用泻白散加减。

(5)对病程迁延性患儿还可用芥末泥或芥末湿布敷胸背,或拔火罐。使胸背皮肤受到刺激后充血,从而消减肺部淤血,并能促进肺部渗出物的吸收和啰音的消失。敷芥末泥比较温和,可用于1岁以下儿童;拔火罐的作用较强,只可用于较大儿童。病危或心力衰竭时,禁忌用这些刺激疗法。

6.对症治疗

(1)退热与镇静:

一般先用物理降温,如温水外敷额头、温水浴等,或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退热,对高热严重的病例可用氯丙嗪与异丙嗪合剂肌内注射。

(2)止咳平喘的治疗:

应清除鼻内分泌物,有痰时用祛痰药(如氨溴索、N-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或口服,前者也可以静脉注射),痰多时可吸痰。最好提高室内相对湿度达65%左右,同时多给患儿饮水。咳喘重时可雾化吸入布地奈德(0.5~1mg/次,2次/d)或丙酸倍氯米松(0.4mg/次,1~2次/d)联合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药。无效时可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每次5mg/kg,每6~8小时1次,连用2~4次;或甲泼尼龙每次1~2mg/kg。

(3)氧疗:

病情较重者需要氧疗。一般幼儿可用鼻导管,氧流量约0.5~1L/min。重症可用面罩给氧,氧流量约2~4L/min。对呼吸道分泌物阻塞、呼吸困难、发绀严重的患儿,可用氧气帐。面罩给氧时,吸入氧浓度大于或等于0.5,动脉血氧分压小于0.78kPa(60mmHg)或血氧饱和度小于92%,可考虑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

(4)心力衰竭的治疗:

重症肺炎的婴幼儿以及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肺炎患儿,往往发生心力衰竭,出现心率增快(达140~160次/min)、烦躁不安、肝脏在短时间内增大、水肿、面色苍白发灰,甚至心脏扩大及有奔马律。心力衰竭除给氧、祛痰、止咳、镇静等一般处理外,应早用强心药物。治疗参阅心力衰竭章节。

(5)腹胀的治疗:

多为感染所致的动力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一般采用非手术疗法,如禁食、胃肠减压、针刺足三里、合谷、灸中脘、关元穴,肾囊封闭可预防严重腹胀。肛管排气、小剂量2%肥皂水或少量3%盐水灌肠等刺激结肠活动,也有助于减轻腹胀。例如,可先用稀释肥皂水(约2%)灌肠后留导管排气。肯定无机械性肠梗阻,应用上述方法不见效时可用新斯的明,每次0.03~0.04mg/kg肌内注射,较大儿童可按每岁0.05~0.1mg计算。对重度腹胀者,可用胃肠减压法抽出胃肠内容物及气体。也可用葱白捣烂后敷贴脐部并作针刺及腹部按摩。对低血钾所致的腹胀,可口服10%氯化钾溶液,约每剂0.5ml/kg,3~4次/d。

(6)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治疗:

包括治疗原发病,消除诱因;改善微循环;抗凝治疗等,详见血液系统疾病相关章节。中医可用复方丹参、川芎、三棱、莪术等活血化瘀药物。

7.液体疗法

一般肺炎患儿可口服保持液体入量,不需输液。对不能进食者,可进行静脉滴注。总液量以60~80ml/(kg·d)为宜,婴幼儿用量可偏大,较大儿童则应相对偏小。对高热及喘重或微循环功能障碍的患儿,由于不显性失水过多,总液量可偏高。急性期患儿易发生钠潴留,故钠的入量不宜过多,不合并腹泻者,一般不应超过3mmol(相当于生理盐水20ml)/(kg·d),静脉滴注液可以10%葡萄糖与生理盐水配制成4∶1或5∶1的混合液。静脉滴注速度不可太快,应控制在5ml/(kg·h)以下。输液时间不可太长,以免影响休息和变换体位,能口服时即应停止输液。热量的供给应争取达到210~250J/(kg·d)以上。

有明显脱水及代谢性酸中毒的患儿,可1/3~1/2张含钠液补足累积丢失量,然后用上述液体维持生理需要。

有时,病程较长的严重患儿或在大量输液时可出现低钙血症,有手足搐搦或惊厥,应由静脉缓慢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20ml。有时可发生低钠血症,如血钠降至125mmol/L(125mEq/L)以下,应在限制液量的同时,注射高渗盐水[3%盐水6~12ml/kg,可使血钠提高5~10mmol/L(5~10mEq/L)]。血钾一般不低,血钾低者应适当供给钾盐。

8.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

一般肺炎不需应用。严重肺炎,在有效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在下列情况下可加用:①中毒症状严重,如出现休克、中毒性脑病、超高热(体温在40℃以上持续不退)等。②喘憋严重、支气管痉挛明显。③早期胸腔积液,为了防止胸膜粘连也可局部应用。以短期治疗不超过3~5天为宜。一般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5~10mg/(kg·d)或甲泼尼龙1~2mg/(kg·d)或口服泼尼松1~2mg/(kg·d)。用激素超过5~7天者,停药时宜逐渐减量。

9.其他并发症的治疗

较严重的并发症为脓胸、脓气胸、肺脓肿、心包炎及脑膜炎等。

作者
徐保平;申昆玲
来源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全两册,第9版,978-7-117-32904-0,2022.04
上一篇:巨细胞病毒肺炎 下一篇:人感染禽流感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