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pneumonia

概述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pneumonia)是一种儿童常见的间质性肺炎,多发生于婴幼儿。由于母传抗体不能预防感染的发生,因而出生不久的小婴儿即可发病,新生儿病毒性肺炎中RSV占10%~15%。国外偶有院内感染导致产科医院新生儿病房暴发流行的报道。

RSV是造成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因。RSV感染的高危人群为:年龄<12周,有慢性肺部疾病、先天性气道畸形、咽喉功能不协调、左向右分流型的先天性心脏病、唐氏综合征、免疫缺陷病和神经肌肉病(脑瘫或肌营养不良)等。引起严重RSV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早产、低出生体质量、男性、有兄弟姐妹、非母乳喂养、居住环境拥挤、室内烟雾污染、有哮喘或特应性疾病家族史等。

病因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原属副黏病毒科肺炎病毒属,2015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RSV改划分至肺炎病毒科正肺病毒属,并在2016年将HRSV重新命名为人正肺病毒(human orthopneumovirus)。RSV是引起儿童病毒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可引起间质性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

RSV在电镜下所见与副流感病毒类似,病毒颗粒大小约为150nm,较副流感病毒稍小,为RNA病毒,对乙醚敏感,无血细胞凝集性,在人上皮组织培养形成特有的合胞(syncytium),病毒在胞质内增殖,可见胞质内包涵体。呼吸道合胞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有A、B两个亚型。依据RSV G蛋白第二高变区的基因特征,将RSV A亚型分为15个基因型,RSV B亚型分为30个基因型。

流行病学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极广。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人群RSV IgG抗体阳性率在1~6月龄为71%,随年龄逐渐上升,在20岁以上达到100%。我国北方地区RSV A、B亚型呈交替流行。近年来,插入重复序列的病毒RSV A-ON1和RSV B-BA9成为全球广泛流行的基因型。

本病多见于3岁以下,1~6个月可见较重病例,男多于女。我国北方多见于冬春季,南方多见于夏秋季节。由于抗体不能完全防止感染,RSV的再感染极为常见,10年再感染发生率高达65%。RSV的传染性很强,可发生家庭聚集性发病,院内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率高达30%~50%。

病理及发病机制

RSV肺炎的典型病理改变是单核细胞的间质浸润。主要表现为肺泡间隔增宽和以单核细胞为主的间质渗出,其中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此外肺泡腔充满水肿液,并可见肺透明膜形成。在一些病例,亦可见细支气管壁的淋巴细胞浸润。在肺实质出现伴有坏死区的水肿,导致肺泡填塞、实变和萎陷。少数病例在肺泡腔内可见多核融合细胞,形态与麻疹巨细胞相仿,但找不到核内包涵体。Gardner(1970)解剖RSV肺炎死亡患儿1例,用荧光抗体检查法检出大量RSV,未见人球蛋白沉着,认为肺炎病变可能主要是病毒对肺的直接侵害,并非变态反应所致。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胸部X线检查(图1):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多数有小点片状阴影,大片状者极为罕见。约1/3(部分)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少数患儿可有肺不张。

图1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患儿,女,4个月。发热3天伴喘憋,诊为毛细支气管炎。胸正位片:两肺中内带广泛网条状影自肺门向外扩散,边缘模糊示间质炎症;右下肺见三角形的中叶不张,两下肺气肿。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一般在(5~15)×109/L之间,多数在10×109/L以下,中性粒细胞多在70%以下。

诊断和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1.一般治疗

要特别重视一般治疗,包括氧疗、补液、保持气道通畅等。注意隔离,努力防止继发细菌或其他病毒感染。如无继发细菌感染,只用中医治疗即可。一般治疗参阅支气管肺炎节,其他可参阅腺病毒肺炎节。雾化、拍背吸痰是简单易行的呼吸治疗手段。不仅有助于气道湿化和炎性分泌物的清除,而且由于梗阻解除和通气改善,使重症病例的呼吸性酸中毒乃至Ⅱ型呼吸衰竭较迅速被纠正。避免误用、滥用碱性药物。

2.抗病毒治疗

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可试用重组人α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干扰素α1b每次2~4μg/kg,2次/d,疗程 5~7 天;干扰素 α2b 每次 10 万~20 万 IU/kg,2 次/d,疗程 5~7 天。不推荐常规使用利巴韦林治疗RSV感染。

预后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预防

洗手和接触防护是预防传播的重要措施。提倡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避免暴露于烟草和其他烟雾。帕利珠单抗是针对RSV的特异性抗体,特异性抑制RSV的F蛋白A抗原位点上的抗原决定簇,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并直接中和病毒而发挥作用。在当地RSV流行前 1个月开始,每月肌内注射 1次,每次15mg/kg,最多连用5个月。但不推荐胎龄<29周的早产儿使用帕利珠单抗,除非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及慢性肺疾病。目前没有可用的疫苗。

作者
申昆玲;徐保平
来源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全两册,第9版,978-7-117-32904-0,2022.04
上一篇:副流感病毒肺炎 下一篇:毛细支气管炎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